技师学院研修式技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
2014-08-15章振周
摘 要 立足学生“可成长能力”培养,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温州技师学院将现代技师所应具备的态度、知识、技能、能力进行整合,建构以专业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为核心,辅以职业通用课程、个性拓展课程的新课程体系,通过“小班化—导师制—学研产结合”研修式教学的实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复合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研修式;技师培养;课程体系;小班化;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8-0077-04
一、问题提出
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产业的转型升级,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当下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内涵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然而,现阶段作为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技师学院,其培养方式片面强调社会化考核的对口训练,单纯重视操作技能,造成现有高技能人才存在技能单一、综合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培养出来的技师与企业需求脱轨。因此,立足于学生的“可成长能力”培养,温州技师学院以技师职业活动为主线,构建金字塔式课程体系,采用“研修式”贯彻实施,真正发挥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基地的作用。
二、概念界定
(一)现代技师的概念
现代技师是基于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精益化生产方式的推进及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能够将个人的知识、技能及经验整合成新的策略技能,并具备将这些策略技能持续迁移到新的生产过程中,且能够组织指导更多人在多种条件下和不同领域中应用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他们既具有精湛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在不同的工作领域或工作条件下运用多种技能、方法和经验完成工作任务;具有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自我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不同的个人经验及新知识、新技术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工艺革新、装备改造和技术创新;具备领导和协调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不仅具备针对岗位的功能性能力,还具备在复杂职业行动领域中的过程性能力和设计能力。
从能力结构方面看,可将其分为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内在能力三个层次。专业技能表现为技师从事高难度操作、工艺编制等外显的专业技术,是三者中最能外在彰显的能力,是通用技能和内在能力显现的载体,是最能为企业带来直接、快速利益的能力。通用技能是技师从事的职业、行业中普遍要求的技能,主要由理论文化知识及职业、行业通用技能构成。如在工作中遇到的培训教学技法、现场常规管理、方案的一般流程制订等都是通用技能,是专业技能的基础,又是内在能力的转化和迁移。内在能力也常被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是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能力,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是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发挥作用的基石,是“可成长能力”的源泉。主要包括复杂性沟通协作、知识技术综合运用、自我提高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二)研修式的含义
研修式是指采用“小班化—导师制—学研产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教学的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导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完成下达的系列工作任务或来自企业的项目,实现对未来工作所需态度、知识、技能、能力的建构,并赋予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可成长能力。通过建立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某个环节与整体任务、独立工作与团队工作、个人价值与职业认同有机结合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实施研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最大的自主空间、持续性引导和稳定来源的工作项目等,以培养复合型、具有良好综合职业能力的“现代技师”。
小班化是为确保教学实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班制,每班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
导师制是由具有广博理论知识、精湛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人员担任导师,在校内研修时主要由校内教师培养,在企业研修时则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培养,形成“双导师制”。
学研产结合主要是指专业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阶段的学习,把学习内容分为模拟工作任务、仿真工作任务和实战工作任务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次序,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和企业产品生产进行三位一体柔性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复合型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现代技师的培养。
三、研修式技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
根据人社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研修式技师培养课程体系设计适用对象为: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学习期限为2年。依据高级职业资格毕业生已有的基础和现代技师的能力结构,汲取上述理论的精华,本着“正素养、宽基础、多技能、重能力”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按照从通用到专业,再到个性发展的顺序,对按传统理念设置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形成涵盖职业通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及个性拓展课程的研修式技师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一)职业通用课程
职业通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是现代技师所有职业活动必备的技能,是专业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内在能力的部分转化和迁移,体系建构时将其放在课程体系的底端,起基础和支撑作用。职业通用课程可开设《生产质量管理》《职业发展指导》《培训与指导》等课程。如《生产质量管理》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了解班组建设与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与设备管理等知识,了解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如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等)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生产实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为学生与企业的“零对接”奠定基础;《职业发展指导》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增强他们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学会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和规划,以及正确的处事谋略和方法,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培训与指导》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指导等能力,使其能指导本专业(或工种)初、中、高级工的技能训练。根据学习效率和课程特点,该类课程以“讲授”为主,同时,与综合实践课程中下厂实践相结合,形成“讲授+实践”的教学形式。
(二)专业技术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内在能力,是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石,与综合实践课程构成现代技师培养课程体系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主要由模拟工作任务和仿真工作任务构成。所谓模拟工作任务,就是将来自合作企业的简单产品,根据教学规律及要求,模拟企业产品生产现场,将项目设计成若干个简单工作任务,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逐一完成任务,学生完成的产品有些可作为中级工阶段的教具使用。所谓仿真工作任务,就是将来自企业的真实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项目,根据教学规律及要求,仿真企业产品生产现场,仿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产品的标准和要求,将项目设计成若干个复杂工作任务,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逐一完成任务,学生完成的产品有些可交回企业并产生利润。模拟工作任务与仿真工作任务在课程内容上,属纵向的两个课程,在此学习阶段,学生难免出现局部知识或技能的缺失,为此,将根据工作任务需要,以“子模块”课程加以补充。同时,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子模块”课程进行“回炉”训练。
(三)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建构职业活动中所需的各项本领,是已有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内在能力的综合调动和运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实战”工作任务为主体。所谓“实战”工作任务,就是将来自合作企业的真实产品研发或技术改造项目,完全按照企业对产品的标准和生产的要求,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项目,并按时交货,同时,撰写专业技术论文或总结。学生在完成“实战”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并整理前阶段的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建构工作岗位上实际需要的能力。此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在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企业所设立“技师研修站”进行,也可在校内的校办工厂、大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场所进行。此阶段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企业现场管理、工艺管理等,如担任有专业背景的车间主任助理、工艺设计师助理等,与职业通用课程有机结合。
专业技术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提供支撑,同时,综合实践课程又是专业技术课程的直接应用和效果体现。专业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由模拟工作任务、仿真工作任务、实战工作任务三大纵向课程和“子模块”辅助课程组成,是整个技师培养课程体系的核心。
(四)个性拓展课程
个性拓展课程是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着手,构建多形式、多维度的课程,是课程的延伸,处于课程体系的顶层,旨在为部分拔尖创新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也为职业规划调整的学生提供备用的就业选择。个性拓展课程主要由多样的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第二专业、辩论赛、赴企业参观、社团活动、技能文化节、运动会等教学计划外的隐性课程组成。个性拓展课程的组织方式相对灵活,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大。如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市场营销》及营销员职业资格取证课程,以使自己成为机电设备的营销人才。
四、研修式技师培养课程体系的特点
方向性。课程体系以现代技师的能力结构分析为出发点,将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有机整合,把握权重,加以建构,并采用研修式实施,培养企业所需的现代技师,方向性明确。
职业性。课程体系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来自企业的“模拟——仿真——实战”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的复合型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职业性。
系统性。该课程体系是一个有基础、有核心、有延伸的系统,各个模块相互关联,柔性结合,相互推动,以达到现代技师的培养目标。
开放性。该课程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地域、环境及学校条件有关,但其课程内容的选择则不受上述条件限制,基本框架中的课程内容可根据教学条件、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做出选择和调整,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五、关于研修式课程体系的思考
(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
这一课程体系倡导一体化教学理念,因其导向明确、任务清晰、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确保了技师培养质量。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大力倡导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效能。
(二)要努力打造一体化教师
研修式技师培养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这对现有的师资水平是一大挑战。学校要采用各种途径加快培养一体化教师,条件有限时也可采用“校内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的组合方式,发挥一体化教师团队的作用。
(三)要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该课程体系实施全过程至关重要的手段,涉及到学生“模拟”、“仿真”、“实战”工作任务供给与设计,还涉及到实战工作任务实施中来自企业导师的选择等。校企只有保持“紧密型”合作关系,才能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若无符合条件的合作企业,则可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在校内开设“实践”课程,尽量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职业岗位对接。
(四)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即时评价,给予引导,而不能像对企业产品生产时采用终结性评价即合格产品(生产)或不合格产品(生产),减少其因在完成工作任务时的挫败感而产生惰性。
(五)要注重配套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一方面,学校要加大设备设施的投入,配置一体化的研修场所;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校园、技能校园、职业校园“三个校园”建设,努力做到使学校有“初进校门像校园,走走逛逛似工厂,深入观察有内涵”的意境。
(六)要防止师生的认识走极端
这一课程体系旨在培养与现代企业接轨的现代技师,并培养他们适应未来发展的可成长能力,要防止只重技能水平的极端认识。技能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是显性的,在实际职业岗位中技能水平也可能是最为彰显的,这容易使部分师生片面强调专业技能提高训练,而忽视研修式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态度教育、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章振周,唐成棉.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建构[J].职教论坛,2007(8):18-20.
[2]陈李翔.新技师是如何炼成的(上)[J].中国培训,2008(9):27-29.
[3]赵志群,王晓勇.技师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6):34-38.
[4]王春光,曹福龙.研修型技师培养的实践[J].实践与探索,2012(5):121-122.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oriented Technician Training Course System in Technician Colleges
ZHANG Zhen-zhou
(Wenzhou Technician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growth abilities” , taking occupational activities as the main line, Wenzhou Technician College has built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that integrates the attitudes, 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needed by modern technicians, takes practice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s the core, and supplemented by occupation general course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cours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oriented training of “small class, tutor,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combination” teaching, students composite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ies were enhanced.
Key words research-oriented; technician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small class; tutor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