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2014-08-15强伟纲,战学秋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强伟纲,战学秋

摘 要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但高职教育现有的课程体系尚未与创新教育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育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从创新教育自身出发,构建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开发面向学生全体的创新教育课程,实施全方位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创新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8-0026-04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是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对高校推进创新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贯穿创新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以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为代表的创造心理学等理论认为,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创造是人首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因此,应把创新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个体差异,探索并形成符合创新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必须将创新教育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推进创新课程建设,形成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校内外实(训)习基地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新格局,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各项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本质而言,高职创新教育应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补充,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1]。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中,要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互渗透,同时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协调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构建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双维度培养的课程体系框架,使专业素养与创新素质构成一个整体,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协同发展,既要开设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同时还要针对专业特点开设适合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创新教育类选修课。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构架符合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双维度。

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课程的普适性。课程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创新教育的定位是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育课程应具有普遍适应性。创新不是高不可攀,创新就是身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实践活动都可以创新,也都需要创新,创新教育课程应能适应大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动态性。高职教育是以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也随着企业产品竞争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性决定了高职教学必须要及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创新教育课程也需要随着创新人才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而改变,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课程内容。

课程的层次性。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特长等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不同层次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组合。课程的层次性也体现了高职人才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规律,创新教育课程也需要具有层次性。

课程的特异性。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它是使人长久保持创新欲望的个性品质[3],个性在创新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不同学生个体都有其特点,不可机械化一,强求一律,以免扼杀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3]。

课程的衔接性。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培养过程,也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在这个系统性的内部,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对相关课程进行合理的衔接,加强理论与理论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实践与实践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衔接,理顺知识和能力的先后顺序,适应教与学的科学规律。

三、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

从知识结构视角,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创新的心智能力、创新的个性品质、创新的实践能力。基于以上分析,创新教育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创新意识,在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的创新能力。

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应采用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相结合的策略。课程的平面结构主要包括通识教育模块、专识教育模块和实践活动模块及创新教育通识课程、隐性课程、专题教育、专项教学和技能训练等五类课程;立体构成是由这五类课程与时间维度上的综合、课程交叉而形成的课程结构。整个课程体系围绕“主线+模块”的思路来构建。所谓主线,就是整个课程体系要体现以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等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模块包括: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动力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教育模块;以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创新知识、技巧、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专识教育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际运用能力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模块。具体如图1所示。

依据专业的职业定位和就业岗位(群)创新的基本要求,以理论学习、创新活动、创新实践、项目实战为途径,构建三大模块与五类课程有机结合为特征的创新教育课程的结构体系,实现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全覆盖。

四、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选择

(一)通识课程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通识课程包括“TRIZ理论与方法创新”、“开发你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学”等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属必修课程。通识课程注重创新理论及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揭示问题的矛盾或本质,确定问题所需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强大内驱力。

(二)隐性课程全方位渗透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将创新教育寓于课程教学之中,这也就决定了高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在服务人的终身发展和服务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成为创新教育的隐性课程。如“高等数学”增加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相关内容,举办“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科技实践活动周等实践活动;英语教学在课堂上开展groupwork,team work,pair work等教学活动,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通过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进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和应用创新能力训练,建立课内外结合、循序渐进、模块化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围绕项目和任务展开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技能实训,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创新教育隐性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和可探索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4],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专题教育拓宽创新思维

专题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视角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围绕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开展内容丰富的讲座、选修课、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如,新生入学专业认识实践周中的专业成才典型讲座,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素质选修课“创办您的企业”、“产品推销”等按照创办公司或产品销售流程展开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对创新的感性认识;“专利知识”、“从销售走向自主创业”等专家报告则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成功的可借鉴的模式。通过企业家、技术专家、成功人士新颖独到的见解、创新的经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专项教学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以专业教学为依托使创新教育课程成为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专业特点的差异,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开展创新教育专项教学的内容也是不一致的,这就需要开设符合就业岗位(群)对创新具体要求的专项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针对机床操作工、工艺员、工装设计员等主要就业岗位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创新的要求,开设专项教学课程“机械创新设计”。通过机构创新设计实物模型,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的“积木”创意性设计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机械性能、不同功用的机构,模拟真实工况,观察机构的运动性能,并通过调整构件尺寸改善机构的运动情况和传力性能,创意设计出最佳机构方案。当然,要使创新教育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取得满意的效果,将创新教育的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紧密融通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五)技能训练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不竭动力。强调创新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教学[5]。创新教育的技能训练应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加强学生技能应用型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工作中的问题,经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创新教育技能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高职院校要借助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职业生涯大赛、学校创新教育项目等平台,提供多种鼓励创造和创新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方案的调研、论证、答辩、实施和成果评价[6],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五、展望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8]。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必须正视当前创新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围绕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为保证创新教育有章有序有效进行,高职院校要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创新教育体系,打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条件,优化创新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向平.素质教育视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6):59-61.

[2]杭国英,平若媛,龙阳.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8(10):82-86.

[3]郭文安.试论创新教育及其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0(1):9-12.

[4]白燕,王维新.高职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与创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07-109.

[5]郭晓琴,王金凤,张锐.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5):107-108.

[6]何锐连,蒋鹏.高职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74-76.

[7]汤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探析[J].成人教育,2010(03):66-67.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IANG Wei-gang,ZHAN Xue-qiu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121,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s and innovation capacities is the key obj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connected with innovation education.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demand. Therefore,we need to build up an innovative education system integrated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view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laws, we should develop a student-oriented innovation curriculum and put all-rou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to effec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innovation abilities; curriculum system

四、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选择

(一)通识课程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通识课程包括“TRIZ理论与方法创新”、“开发你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学”等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属必修课程。通识课程注重创新理论及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揭示问题的矛盾或本质,确定问题所需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强大内驱力。

(二)隐性课程全方位渗透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将创新教育寓于课程教学之中,这也就决定了高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在服务人的终身发展和服务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成为创新教育的隐性课程。如“高等数学”增加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相关内容,举办“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科技实践活动周等实践活动;英语教学在课堂上开展groupwork,team work,pair work等教学活动,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通过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进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和应用创新能力训练,建立课内外结合、循序渐进、模块化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围绕项目和任务展开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技能实训,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创新教育隐性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和可探索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4],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专题教育拓宽创新思维

专题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视角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围绕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开展内容丰富的讲座、选修课、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如,新生入学专业认识实践周中的专业成才典型讲座,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素质选修课“创办您的企业”、“产品推销”等按照创办公司或产品销售流程展开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对创新的感性认识;“专利知识”、“从销售走向自主创业”等专家报告则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成功的可借鉴的模式。通过企业家、技术专家、成功人士新颖独到的见解、创新的经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专项教学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以专业教学为依托使创新教育课程成为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专业特点的差异,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开展创新教育专项教学的内容也是不一致的,这就需要开设符合就业岗位(群)对创新具体要求的专项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针对机床操作工、工艺员、工装设计员等主要就业岗位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创新的要求,开设专项教学课程“机械创新设计”。通过机构创新设计实物模型,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的“积木”创意性设计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机械性能、不同功用的机构,模拟真实工况,观察机构的运动性能,并通过调整构件尺寸改善机构的运动情况和传力性能,创意设计出最佳机构方案。当然,要使创新教育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取得满意的效果,将创新教育的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紧密融通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五)技能训练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不竭动力。强调创新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教学[5]。创新教育的技能训练应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加强学生技能应用型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工作中的问题,经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创新教育技能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高职院校要借助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职业生涯大赛、学校创新教育项目等平台,提供多种鼓励创造和创新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方案的调研、论证、答辩、实施和成果评价[6],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五、展望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8]。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必须正视当前创新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围绕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为保证创新教育有章有序有效进行,高职院校要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创新教育体系,打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条件,优化创新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向平.素质教育视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6):59-61.

[2]杭国英,平若媛,龙阳.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8(10):82-86.

[3]郭文安.试论创新教育及其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0(1):9-12.

[4]白燕,王维新.高职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与创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07-109.

[5]郭晓琴,王金凤,张锐.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5):107-108.

[6]何锐连,蒋鹏.高职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74-76.

[7]汤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探析[J].成人教育,2010(03):66-67.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IANG Wei-gang,ZHAN Xue-qiu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121,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s and innovation capacities is the key obj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connected with innovation education.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demand. Therefore,we need to build up an innovative education system integrated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view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laws, we should develop a student-oriented innovation curriculum and put all-rou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to effec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innovation abilities; curriculum system

四、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选择

(一)通识课程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通识课程包括“TRIZ理论与方法创新”、“开发你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学”等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属必修课程。通识课程注重创新理论及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揭示问题的矛盾或本质,确定问题所需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强大内驱力。

(二)隐性课程全方位渗透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将创新教育寓于课程教学之中,这也就决定了高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在服务人的终身发展和服务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成为创新教育的隐性课程。如“高等数学”增加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相关内容,举办“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科技实践活动周等实践活动;英语教学在课堂上开展groupwork,team work,pair work等教学活动,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通过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进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和应用创新能力训练,建立课内外结合、循序渐进、模块化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围绕项目和任务展开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技能实训,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创新教育隐性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和可探索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4],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专题教育拓宽创新思维

专题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视角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围绕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开展内容丰富的讲座、选修课、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如,新生入学专业认识实践周中的专业成才典型讲座,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素质选修课“创办您的企业”、“产品推销”等按照创办公司或产品销售流程展开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对创新的感性认识;“专利知识”、“从销售走向自主创业”等专家报告则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成功的可借鉴的模式。通过企业家、技术专家、成功人士新颖独到的见解、创新的经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专项教学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以专业教学为依托使创新教育课程成为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专业特点的差异,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开展创新教育专项教学的内容也是不一致的,这就需要开设符合就业岗位(群)对创新具体要求的专项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针对机床操作工、工艺员、工装设计员等主要就业岗位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创新的要求,开设专项教学课程“机械创新设计”。通过机构创新设计实物模型,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的“积木”创意性设计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机械性能、不同功用的机构,模拟真实工况,观察机构的运动性能,并通过调整构件尺寸改善机构的运动情况和传力性能,创意设计出最佳机构方案。当然,要使创新教育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取得满意的效果,将创新教育的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紧密融通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五)技能训练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不竭动力。强调创新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教学[5]。创新教育的技能训练应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加强学生技能应用型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工作中的问题,经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创新教育技能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高职院校要借助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职业生涯大赛、学校创新教育项目等平台,提供多种鼓励创造和创新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方案的调研、论证、答辩、实施和成果评价[6],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五、展望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8]。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必须正视当前创新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围绕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为保证创新教育有章有序有效进行,高职院校要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创新教育体系,打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条件,优化创新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向平.素质教育视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6):59-61.

[2]杭国英,平若媛,龙阳.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8(10):82-86.

[3]郭文安.试论创新教育及其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0(1):9-12.

[4]白燕,王维新.高职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与创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07-109.

[5]郭晓琴,王金凤,张锐.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5):107-108.

[6]何锐连,蒋鹏.高职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74-76.

[7]汤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探析[J].成人教育,2010(03):66-67.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IANG Wei-gang,ZHAN Xue-qiu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121,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s and innovation capacities is the key obj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connected with innovation education.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demand. Therefore,we need to build up an innovative education system integrated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view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laws, we should develop a student-oriented innovation curriculum and put all-rou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to effec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innovation abilities; 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