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后初中体育教师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014-08-15韩文海

科技视界 2014年2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韩文海

(莱西市唐家庄中学,山东 莱西266618)

1 问题提出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的对象是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方法是观察法和实践法

3 结果与分析

心理健康包括两方面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试对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粗浅的探讨。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它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而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情感作为一种内动力,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然情感有这么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能够通过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从而进一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1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3.1.1 恐惧

由于体育运动项目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强度,加之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的气氛、环境、场地设施等因素而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畏惧的心理。

3.1.2 易怒

当前的初中生独生子女较多,个人意识强,情绪的渲泄很直接,另一方面是学校的课业负担太重,学生压力太大,在体育活动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次碰撞,学生都会大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

3.1.3 自卑

由于运动技能、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造成学生在某一方面和他人相比差异较大而导致学生羞愧、畏缩,甚至是低人一等的感觉。

3.1.4 缺乏合作与交流

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在体育活动中有时不听安排进行小组学习,不愿参与合作,只看不练不交流,不合作,有时在教师的督促下勉强参与练习,一旦没有督促就停止练习。

3.1.5 不能正视体育比赛结果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尊心、好胜心和虚荣心太强,有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但有时集体观念太狭隘。对体育比赛的结果过于敏感,通俗的讲就是“赢得起,输不起”。鉴于初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 在体育活动中应该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3.2.1 正视现实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而生理心理的发展又落后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因而,他们往往不能正视显示,评价能力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看不到自己的确定,经常同老师和家长顶撞。凡此种种,不能正视现实的行为,都属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正视现实的心理品质。比如,学生对比赛结果看得很重,如果是班级或校际之间的比赛,结果就看得更重。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懂得,比赛总会有胜方和负方,比赛的公正性决定赛后的结果是自己不能改变的。

3.2.2 适应竞争

体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烈的竞争性。竞争的结果,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失败者的懊丧,但这不是竞争的全部意义之所在。重要的是竞争的过程将是参与者有机会进行各种心理体验和心理调整,能为将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为增加比赛的激烈性和对抗性,可根据学生的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方面的差异,采取“让时赛”、“让距赛”或“让分赛”。赛前要作好动员,使学生树立敢打敢拼的决心和信心。赛后要认真讲评,讲评要使胜者不骄,败者不服。

3.2.3 乐于学习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出来,并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其实,文化课对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上的要求很高,在学生出现心理负担时,体育课应当具有调节心理的作用,具有健身性和娱乐性。

此外,体育课更应能坚持改革的方针,多创造一些新教法,新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发展身心,也学到了技能。

3.2.4 耐受挫折

挫折感是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在相互协调作用下的产物。根据学生受到挫折时的不同表现,我们称回避型和攻击型为消极类型,称补偿型和克服型为积极类型。具有权威的教师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学生的挫折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类型的态度,克服消极类型的态度。

当克服型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要特别主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避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一方面要加强知道,鼓励他们达到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他们能在可是取得一定的成功。对补偿型的学生应该作到:即适当地降低目标要求,又保持一定压力,不使他们满足于现状。回避型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自卑感过强,所以教师一定要设法使他们首先领略到成功的快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攻击型的学生则要避免无谓的冲突,教师应注意工作方法,以诚挚的爱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3.2.5 团结协作

在体育运动中,人和人之间发生频繁的协作,协作是体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跑,一个游戏,如果没有协作的思想,没有队友之间的协作,就难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协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应该让学生懂得集体项目比赛时,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有利于实现目标为最高标准。比赛场上个人技、战术的充分发挥,是获胜的重要基础,但不能忽视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比赛中由于对手情况和火候、观众等因素的影响,队友发挥失常甚至出现失误都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同伴之间要相互谅解、鼓励和支持,不要相互埋怨、责备。

3.3 体育课堂教学应该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3.3.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在人格上和学生是平等的朋友。

3.2.2 教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创造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地去学。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中适当编写一些游戏项目,在游戏中让学生找到学练的乐趣。

3.3.3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1)教师实现角色转变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走进多媒体室,走向社区、大自然。

(3)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要领。

(4)实践教学课中,应有充分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

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学生都应有充分时间自主练习。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新动作进行简单阐明和示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练习。由各组学生自主学练,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办法。

4 结论与建议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注重对学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其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