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2014-08-15姬伟
姬 伟
(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105)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读者在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的图书馆 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必须在服务模式上有所创新和改进才能适应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本文就当前情况下如何展开对读者的服务创新进行探讨。
1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知识获取的需求
1.1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过于简单化,没有和读者形成交流,从而导致图书利用率不高
多数读者不懂图书分类法,图书馆到底有哪些书,读者心中没数,加之很多读算机不太懂,不知道怎么找书,又羞于去问,到书架上盲目找书看,导致自己需要的书找不到,还抱怨图书馆藏书太少,造成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不必要的矛盾。不了解读者的需求,没有对馆藏资源进行广泛的宣传。对电子资源的重视也不够,忽视了网上资源方便,快捷,高效的特性。
1.2 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意识淡薄
传统的管理者往往有意无意的把图书馆看做“借借还还”的工作,也不重视服务方面的工作;图书馆人员文化层次高低不一,部分馆员文化层次较低,服务观念不强,给图书馆造成了不良的印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般高校图书馆待遇和地位都不被看重,主观上也造成了很多人感觉在图书馆没有出路,而对工作缺乏积极性。
2 面对数字化,现代化的图书馆发展,积极主动的,与读者形成良性互动服务模式正在成为主流
2.1 图书馆与读者加强互动性
随着泛在图书馆概念的出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发生着改变,美国,日本等国外图书馆已经开始构建泛在图书馆,强调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到用户的虚拟社区中,与BBS、Blog上的用户紧密互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强调打破馆内读者和馆外读者的藩篱,对所有服务对象一视同仁;强调服务内容从单纯的文献提供向用户多需求方向转变;强调图书馆员像医生、律师、教师一样可以再室内提供服务,也可以到用户一线、用户虚拟社区提供服务;强调图书馆的服务应与用户的需求形成一种紧密的耦合、良好的互动关系。面对服务泛在化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应主动融入到用户的服务之中,拓展其生存和发展空间。
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建立了以QQ、微博、微信等平台与读者进行了零距离的互动交流,及时倾听他们的最新需求,从图书采购,到图书流通环节,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定期召开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会,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使用效率;并与各二级分院建立馆藏共建,及时了解各专业最新知识发展情况,及时更新馆藏资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2 积极主动的开展服务工作
书库工作人员应主动帮助读者查找书籍,在各书库张贴新书推荐,手把手传授文献检索知识,对待读者微笑服务,让读者到图书馆心情愉悦学习知识,使其到图书馆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2.3 加强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为读者能熟练的应用信息系统,检索所需要的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最大程度的为学习和科研服好务
如何能让读者在图书馆汲取更多的知识,首先要让读者知道怎么利用图书馆,不能让大量的资源束之高阁,图书馆可以定期举行信息素质教育讲座,从纸质文献检索到电子资源的利用,逐步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意识,为了读者更方便的检索到所需的文献,可以采用统一检索平台,对馆藏资源和电子文献实行一站式检索,如果本馆没有的资源,可以从其他馆进行邮件传递,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师生使用效率;同时也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对馆藏最新动态和与读者进行交流的相关活动进行宣传;对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教师,由于历史原因比较习惯使用纸质文献,可以登门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能尽快掌握对现代化图书馆的应用。
3 为了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图书馆可以组织业务骨干对广大馆员进行培训,加强馆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的利用和信息检索,图书馆从编目到流通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得每个馆员都能成为咨询员,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未来的图书馆服务方向更依赖与数字化,网络化,云计算,云存储等先进科技,通过高速的互联网络,把大量信息资源单位组成一个整体,把不同的信息按类型加以管理存储,并通过快捷的方式提供给读者,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使读者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再网络上查询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移动图书馆正成为各高校图书馆蓬勃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必将成为图书馆服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用户通过手持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查询到图书馆的资源,并可以阅读全文,为读者使用手机和无线终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总之,图书馆的服务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的工作目的就是为读者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从业人员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1]李雪峰.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J].理论观察,2014(1).
[2]蔡肖兵.论图书馆服务应适应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J].河南图书馆学报,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