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人本教学原则教师所应具备的观念和能力
2014-08-15文宇
文 宇
(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西昌615013)
之所以把教学看作艺术,尤指教师应有效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渊博知识扣开学生心灵之门。
而学生摄取知识是一个主观能动的选择过程,这种选择由其需求、兴趣、爱好等心理倾向所决定,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坚持人本教学原则,从满足学生需求出发,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爱好,引导并帮助其树立适当价值观,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此,每位教师都有必要树立正确的相关观念,并具备相应能力。
1 教师应该树立的观念
作为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树立以下观念:
1)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营销观是贯彻人本教学原则的思想基础。
我国教育有必要改变“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产品”的传统观念,代之以“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顾客’”的营销观念。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营销者如何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并满足被营销者即学生需求的教学营销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思路。
学生的首要需求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环境对人才的要求”。能否为学生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有价值的“知识产品”,激发其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反映。这是现代教学营销的思维模式。
2)树立尊重每位学生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观念。
戴尔·卡耐基认为,人性最大的弱点是希望被别人尊重。当学生受到尊重时,其潜藏在体内的活跃因子被激活,从而以主动求知的姿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人有“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自身价值的实现更多的体现为被老师和同学认可。老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你们拥有卓越智慧,是他人学习的榜样”的信息。这是使学生有足够信心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3)树立争取学生信任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的观念。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有强烈的“被理解的需要”。人们的思想、行为不被他人理解,就可能滋生抵触情绪或显示忧郁心理状态。
要消除抵触情绪,就要学会理解对方。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并取得优异成绩,满足其对价值实现的需要,以争取学生信任。
4)树立“复杂人”观念,把握学生需求变化趋势,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是“复杂的人”。人不同则需求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其需求也会随环境变化而不同。教师只有把握住学生需求的变化趋势,才能使授课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我所讲的,正是学生需要的。”
人的行为是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实践中存在着“教学生命周期”。针对学生不同成熟阶段,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其中,不成熟阶段可以采用“命令+激励”式、初步成熟阶段可以采用“说服+激励”式、较成熟阶段应采用参与式,而在成熟阶段则应该采用授权式的教学管理方式。这将有助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有机结合,真正把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有知识不等于懂教学。教师能力的高低更应该通过他(她)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愿意接受并主动寻求的信息的水平来衡量。
2.1 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有效传递知识信息的能力。
任何说教都不如让对方自己理解的效果好。成功的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讨论对相关知识的感受以及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这是“与人鱼不如与人渔”的真实含义,也是帮助学生实现“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多”的关键。
对教师的要求决不止于具备良好口才,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教师有效的教学沟通能力表现在,适度把握信息传递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其培养良好性格;恰当调整自身价值观、有效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2.2 使学生产生信任感,进而接受教师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接受教师的知识,首先就要让学生接受教师。
教师只有通过培养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提高自身在学生中的承认度,才能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3 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和快速学习的能力
“T”型知识结构是现代教师职业水准的标志;知识面的宽度是衡量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和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老师的信任度。每位教师对此都应该有深刻认识。
2.4 把握并应用学生心理特征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应该研究、把握并熟练运用学生心理特征,才能有针对性的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做到因人、因材、因时施教以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师贯彻人本教学原则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学是一个双向沟通的互动过程,离开教师和学生中任一方的积极参与,结果都会失败。在追求“人性化管理”的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本教学的意义,将信任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依靠人等人本原则的核心理念贯穿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赵华.基于人本原则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
[2]任新春,冯忠良.人本主义教育心理与教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3]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4]肖瑜.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J].琼州大学学报,2004(4).
[5]何志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