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湖城建设中水污染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4-08-15王芳芳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衡水富营养化湖水

王芳芳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 衡水053000)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生态系统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建设滨湖宜居城市的灵魂,而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衡水湖,优化湖区发展环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衡水市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履行国际《湿地公约》义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湿地保护的途径和经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尤其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保护衡水湖湿地和越冬候鸟栖息地的完整性,受到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1]。

衡水湖的保护与开发是衡水市的大事和要事,随着“水市湖城”、“一湖三城”、“打造生态湖城,建造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等项目的启动,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其中水资源占有率与人口增长幅度越来越不成比例,衡水湖的发展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水资源的污染最为严重。预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衡水湖生态环境压力最为突出的时期,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衡水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 衡水湖生态水环境现状

生态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旅游热点问题,衡水湖旅游自然景观丰富,有乡村山水风光游、观光农业游、民俗风情游,乡村风情游,目前衡水湖旅游项目多围绕水体开发,景观停留在自然风景,如水体、植物、动物等。近来随着衡水“水市湖城”等项目的启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同时周边工业企业及生活污水排入湖内、养殖污染、引蓄黄河水水质未达标等原因,使得衡水湖水质污染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污染严重。衡水湖生态环境风险不断增大,生态环境安全受到挑战,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衡水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生态湖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衡水湖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发展湿地观光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现有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条件下,势必会面临水污染加大、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水体娱乐功能下降等问题。分析衡水湖水环境存在的问题有一下几点:

衡水湖湿地定位不准确。地方政府混淆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概念,将自然保护区视为湿地公园和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破坏了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

衡水湖湖水的持续污染。由于冀州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湖区农村生活污水、网箱养殖、水产养殖及水生植物的腐烂等造成衡水湖水系统的污染,且受污染后很难短期内恢复。根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正以5%每年的速度逐年递增,所以,当前治理生活污水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首要目标;而湖区内网箱拦网围埝养殖规模逐年增大,大量鱼类粪便、饲料残渣腐败后污染水质,带来了湖水富营养化问题;而渔药残留则易导致重金属蓄积污染,目前个别水域已经出现水质恶化和鱼类病死现象。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如不果断应对,任其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湿地功能丧失,湖区发展无以为继,借湖兴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无稽之谈。

由于衡水旅游业的发展,随着“马拉松比赛”、“衡水湖号”系列旅游千人团等活动的开展,迎来了大批游客,势必会增加湖水污染速度,加重水质富营养化。

3 水污染解决措施

对衡水湖生态环境做走访调查,依据衡水湖地理环境、水污染现状等,提出衡水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或法规。

3.1 制定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强化生态环境法制建设

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建设。要加大衡水湖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包括加大执法频次和处罚力度,使人们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形成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利舆论氛围,倡导“爱惜衡水湖,保护衡水湖,呵护衡水湖”的宣传理念。

3.2 健全污水处理系统

首先,提倡家庭合理节约用水,禁止乱排。然后,防止湖周围农药和化肥污染水资源,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相关规定,提高农药用药水平;同时科学合理使用化肥,积极推广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开展化肥质量监测,严格杜绝不符合要求的化肥,从基础上防止水污染。

3.2.1 生活污水

衡水湖水污染特征不同于城市和中小城镇,污水水质区域差异大,污染源种类和数量多,污水水量小且排放分散,污染范围大和水质水量变化系数大等特点。那么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以经济、适用和简便为原则,综合分析技术本身的特征和当地的特征因地制宜,如活性炭技术[3],其制备的原材料随处可见,包括核桃壳、竹材、烟杆等废弃物,发展前景好,且在国际上净化效果已得到众多国家首肯。

3.2.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在自然湿地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形成一个生态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吸附过滤、沉淀、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等,达到高效净化湿地污水的目的。该技术操作简单,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出水常用于灌溉农田。已有研究表明:当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对,对P和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60%。由此可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4]。

3.2.3 水产污染

水产污染应由政府出面进行整体规划部署,按照部署取缔衡水湖水域内网箱、拦网、围埝等人工养殖行为,结合扶助和合理补偿政策,力争达到衡水湖水质改善、生态水产品总量较大幅度增加、湖区居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等目标。

3.2.4 水质的富营养化

衡水湖湿地不同区域内富营养化的差异大,即总磷和氨氮含量的差异大。冀州小湖因吸收了较多的城市污水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而大赵闸为湖水水质较好区域,应注意保护。针对湖水富氧化问题,进行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已成为水质净化的焦点问题。而据《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记载,衡水湖常见的水生植物共有27属37种,水生植物丰富,而有关水生植物研究表明:一方面,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吸附、吸收、分解水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水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收割困难,大部分自生自灭沉积湖底,加重了湖水的富营养化程,而水生植物控制生长面积、利用途径及搭配仍需进一步研究。

3.3 强化法律责任

扩充法律责任条款,增加应受处罚的情节种类,细化应受处罚的情节,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还应规定违规之后的补救性措施,如限期整改、补正等规定。对排污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规范其行为,从而促使其达标,而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治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的努力,需要各种法律、法规的共同作用,才能保护湖区环境,改善衡水湖水质,否则会影响“生态湖城”建设。

4 衡水湖湿地水环境发展前景

水环境保护是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往往只看到衡水湖在供水、灌溉、旅游等方面给其带来的直接、有形的利益,却忽视了水域生态系统为人类带来的长远的隐形的损害。一旦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仅大自然无偿提供给人类的服务功能将下降或丧失,甚至会遭到大自然的强烈报复。尤其是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作为一种公共事业,应由政府来承担。在政府干预下进行景点的人工开发和娱乐设施的建立,一定要制定长远规划,规划不能随意更改,从而使衡水湖成为衡水市最大的亮点和品牌,为人们创造一个最佳的宜居环境。

[1]张彦增,尹峻岭,崔喜东,等.衡水湖湿地恢复与生态功能[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3.

[2]霸超,张良.衡水湖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1(10):60-61.

[3]王焕英.活性炭净化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2(3):31-34.

[4]晋勇.人工湿地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J].陕西煤炭,2010(1):39-41.

猜你喜欢

衡水富营养化湖水
湖水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鄱湖水文之歌
衡水专场(二)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翠湖水乡
翠湖水乡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富营养化藻的特性与水热液化成油的研究
第二届衡水湖诗歌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