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实现途径的思考
2014-08-15文周琼曾晰
文 周 琼 曾 晰
高校立德树人实现途径的思考
文 周 琼 曾 晰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十八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这是教育界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因此,我们要明确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首要标准、高校全体教师的基本职责和校园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为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阶段,这对高校立德树人的宗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将有利于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根基的奠定,有利于“两富浙江”建设强大推力的产生。
坚持德育为先 培育健全人格
德是做人的根本。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德育为先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从校内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注青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向善向美的心灵。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团体辅导的覆盖面,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和帮助。发掘专业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的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人文关怀,焕发学生活力,把人格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
致力以人为本 着眼全面发展
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人为本、满足个性需要和期望。十八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这是对教育界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公平受教机会,让学生获得公平教育资源。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专业教育、文体活动、美学教育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坚持教育准则 优化体制机制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要有职业道德的意识和责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此外,健全的制度规范,多方位的考核管理,在高校推进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不可或缺。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全面育人、育人光荣的良好风气,建立奖惩机制,将学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全方位、多层面地考核教师的工作实绩,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以及聘任、遴选学生导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不负责任或者不能胜任者,要及时调整。定期组织对学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检查评定,检查结果与学生导师的升等晋级、出国深造、年终考评、奖教金评选、招生计划等直接挂钩。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