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思路探析
2014-08-15郑齐明
文 郑齐明
杭州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思路探析
文 郑齐明
2013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众多领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薄弱环节。当前,抓住国家重视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规划重点、研究部署发展健康服务业,对杭州来说具有十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杭州发展健康服务业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丰富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作为省会城市,杭州有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省儿保、省妇保等一批省属医疗机构,是全省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集聚地。
深厚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杭州现有省中医院、市中医院两家三甲中医医院;有清河坊、桥西街区等国药特色街区,其中清河坊是杭州乃至全国中医药馆最为集中、中医药文化最为浓厚的一个区域,汇集了晚清“杭药六大家”中的四大中医药馆——叶种德堂、方回春堂、万承志堂、保和堂;有致中和、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等国内领先的中医药保健品企业和品牌;有江南春堂等以名贵中药材种植加工为基础,以养生为主题进行综合性开发的农业龙头企业。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是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拱墅区、西湖区是“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杭州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主要的疗休养胜地之一。随着“旅游西进”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西部的临安、建德、淳安、桐庐、余杭西部等区、县(市)的自然生态资源将进一步得到挖掘,为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杭州不仅有省属、市属和在杭各高校、中小学的大量体育健身场所;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市奥体中心、市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体育设施项目,思妍丽、宝丽姿、蓝仕堡、舒适堡等国际连锁健身机构。
发展健康服务业
要明确一个定位、处理三大关系
与长三角南翼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和省会城市的地位相适应,杭州应努力打造立足杭州,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地区和安徽、江西、福建等周边省份,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健康服务业示范城市。
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杭州健康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处理好高端医疗和基本医疗的关系。在确保提供全市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杭州的医疗卫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具有高技术、高服务、高标准服务环境等“三高”特点的高端医疗服务。通过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实现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反哺和支撑机制,努力形成高端医疗和基本医疗良性互动的局面,最终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优质均衡化。
处理好开放市场和加强监管的关系。健康服务业中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保健、健康养老等都属于国家要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重点领域。投资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民间投资的监测和分析工作,指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经营。
处理好总体规划和分步推进的关系。要对全市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明确全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的领域、重点培育企业、项目与区域。特别是对养生养老等对土地资源需求较大的项目加强引导,避免出现“一窝蜂”现象。
发展健康服务业
重点要聚焦四大领域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的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高端医疗卫生服务并举,促进高端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培育发展新兴医疗卫生服务业态。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促进高端医疗、特色专科、医疗护理、月子医院、健康体检、卫生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美容整形等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提升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广市民卡智慧医疗结算模式、标准化电子病历、区域医疗服务协作系统等智慧医疗项目,全面提高“智慧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相关产业集聚。依托省妇保医院、省儿保医院、省中医院、市一医院等三甲医院和特色街区,着力在浣纱路、中山中路沿线打造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导的健康服务业特色街区。加快滨江“智慧医疗”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智慧医疗网络服务与智慧医疗装备制造企业,打造全国“智慧医疗”产业集聚和引领示范区。
大力发展中医药保健服务业。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市)级中医医院建设,积极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吸引知名中医药保健服务企业来河坊街、桥西街区、省中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集聚发展。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积极构建现代中药种植、工业和商业体系,实现中药种植规范化、生产规模化和产品的品牌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组织与管理,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和重点区域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服务机构或企业集团,以合资合作方式建设境外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与其他保健服务的融合,同时将中医药保健作为新内涵注入到旅游、疗休养等行业中,整合、策划一批中医药养生健康旅游新产品。加大中医药保健服务业发展支撑。继续挖掘提升传统中医药文化。加快培养外向型中医药服务人才,培养一批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造就一批中医药大师。发挥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中医药服务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商标注册。
引导发展养生养老产业。规划建设养生养老基地。利用余杭、临安、建德、淳安等杭州西部地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选择交通条件好、配套设施相对较为完善的区域,依托“名山、名水、名镇、名景、名人”,挖掘地方文化,规划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养生和健康养老机构、基地。培育养生养老龙头企业。加大价格、财税、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大型房地产企业、旅游集团、餐饮企业以及其他民间资本转型发展,与旅游休闲、商务休闲、养老服务等相结合,投资发展养生养老产业。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径山大型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方案的比选。支持市老年病医院的建设。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模式研究。推广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并与养老机构定价机制相衔接,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开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医疗支撑的模式研究,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等养老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机制。
创新发展体育健身业。发挥好、利用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资源。重点探索市体育发展集团的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在坚持公益性基础上,着力提高场馆运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对市奥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的建设监管和建成后运营模式的筹划,努力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提供健身和其他各种功能性服务,最大程度减少财政投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体育健身产业,扶持发展一批体育运动休闲基地、体育健身服务机构、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提升发展黄龙体育中心、市体育馆等区域的集聚发展水平,规划发展市奥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两个体育健身集聚区域。打造一批体育赛事品牌、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品牌、体育用品品牌、体育健身集聚区域品牌。
(作者单位:杭州市工程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