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体育家庭作业促进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路径探究
2014-08-15孙一磊吴成云
孙一磊 吴成云
(1.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2.山东英才学院公体部,山东济南250104)
1 体育家庭作业的涵义
体育家庭作业是“家庭体育”与“家庭作业”的结合。家庭体育是“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1];家庭作业是指定学生于课堂外完成的作业,是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达成学而不忘、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是学校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如今,中外学者又对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的“家庭作业”应该不仅仅要实现“巩固知识”、“预先学习”等学术目标,还要实现“自我管理”、“有责任心”等习惯和态度目标;甚至还要服务于改善学生家庭亲子关系、增进家、校合作等社会目标。[2]因此,笔者认为体育家庭作业是学校体育教师设计布置,学生在家长陪同、监督下共同在家庭生活中安排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巩固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实现身体健康的活动任务。由此看出,体育家庭作业促进了家庭体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是“体育家庭作业”的监督者、参与者,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之一。对家长本身的身心健康和兴趣培养甚至是家庭和谐稳定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体育家庭作业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与家长互动的纽带
文献资料表明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由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研员、校长、家长构成。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校长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家长是家庭体育的主体,学生是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共同作用的目标。在我们的实际体育教学中,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相辅相成的。体育家庭作业是一种有形的媒介,将学校与家庭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家庭作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体育家庭作业是推动我国体育新课程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受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理念目标。我国目前的学校体育课大都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的班级授课制。按照体育大纲的要求在每一节体育课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身体练习的运动知识技能,以促使学生经常身体锻炼。纵所周知,学校体育课时间短,学生多,场地器械有限,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体育家庭作业是学校体育课的课外延续,有力弥补了学校体育时间短、场地器械不足的缺陷,拓宽了体育活动的维度,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制性延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2 体育家庭作业能够调动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性
家庭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难能可贵的主体之一。体育课程实施离不开家长的参与。长期应试教育束缚背景下,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分数,相当多的家长甚至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文化课补习班。对于学生身体健康无暇顾及。对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大多表现出不关心。但是,“是作业就得完成”这是大多数家长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体育教师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可以强制家长参与,即使起初阶段参与不到位,肯定也会参与其中。这样如果能长期坚持下来,势必改变家长的思想,支持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
2.3 体育家庭作业是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有形媒介
“媒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3]“有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感官能感觉到的。[4]体育家庭作业是一种感官能感觉到,使家长与学校体育教育联系沟通的事物:一方面学校体育老师通过布置体育作业实现学生体育知识巩固,延长参加体育锻炼时间,通过体育作业完成情况制定新的课程方案;另一方面,家长通过参与体育家庭作业能够了解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进程、细节,家长发挥本身的优势既能丰富拓展体育教学的资源,又能为体育教学反馈信息,发挥家长主观能动性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修改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献计献策。
3 体育家庭作业把家长逐步引入体育课程实施的“局内人”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2001年7月30日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争取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要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应积极利用社区内课程改革各方面的资源,认真听取和咨询有关意见,引导社区积极地参与改革:要赋予家长委员会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积极职能,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程改革中形成合力”理想的角度讲,学校应该和所在社区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但是,在绝大多数现实环境下,家长和社区实际上只是局外人”。[5]家长是体育课程实施难能可贵的主体,如何把这个“局外人”引入变成“局内人”?如何消除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的阻力?体育课程实施中家长成员阻力的产生也绝非偶然。有相关研究指出,从组织沟通的观点来看,政策实施过程中,阻力的产生一方面往往来自于对政策的不了解或误解,即沟通不良所引起;另外一个原因是事前的参与不够。[6]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有效解决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家长沟通不良、家长事前参与不够的局面。首先,学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家庭作业逐步向家长传达体育课程实施的政策与背景,避免家长对政策的不了解儿产生阻力。其次,家长通过参与学生体育家庭作业,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过程中,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消减对体育家庭作业的偏见,解决事前参与不够的局面。长此以往,家长会逐步由体育课程实施的局外人转变为体育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支持者。
4 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的建议
(1)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体育家庭作业。价值认识是人的行为选择的基础,人的行为是对价值认识的体现。如何改变家长传统的价值认识重视体育课程与体育家庭作业?必须对家长开展宣传教育,而且要加强这种宣传的力度。比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社区橱窗等广泛宣传体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宣传家长应重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必须性,提高家长对体育的认识,从而理解学校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良苦用心。(2)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考核,保障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性、连续性。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具有主导性的主体。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程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来诠释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的实施的效果取决于每位教师体育课程的设计,因此体育课程计划的制定决定了体育课程实施的效果。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缺失了体育家庭作业这个环节是不完整的。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将布置、检查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作为考核项目之一,能有效改善体育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主动性,保障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性、连续性。(3)体育家庭作业的顺利实施有待于家长参与素质的匹配。家庭不像学校,家长不同于教师,教师必须达到国家教师资格标准才能从事教师职业。而教师是“术业有专攻”的,而家长的受教育的程度、从事的职业也不尽相同,所以说不是每位家长都是全才,不是每位家长都具备体育基本常识和安全卫生知识。因此,要想提高家长参与体育家庭作业的基本素质,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或者学校开设教育公开课,甚至学校教师或者社区体育指导员通过组织各项活动,如亲子游戏等,来培养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素质。培训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家长水平的层次性,采取合理的,“不拘一格”的模式,打破家长的困惑及提高家长的自信心,把确实提高家长的实际参与能力放在首位。(4)建立体育家庭作业有效反馈机制。体育家庭作业的反馈机制是体育家庭作业实施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由于学校和家庭是两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客体,体育家庭作业是在学校体育教师的布置与家长和学生在校外完成的统一。体育教师必须通过家长对体育家庭作业完成的效果的反馈才能评价自己所布置的作业的有效性、科学性,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体育课程计划奠定基础。因此,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体育家庭作业实施的必要环节。建议以体育教师在中心建立反馈机制。体育家庭作业把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体育教师所需的反馈信息也是家长对体育家庭作业完成的程度与效果,以及满意度等内容的反馈。反馈机制的建立有效保障了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在新课改背景下,家长是体育课程实施主体性地位被确立,而体育家庭作业保证了体育教师对家长反馈信息的掌控。
[1]张永保,田雨普.“家庭体育”新释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11.
[2]罗建河,杨琳.“家庭作业”的新概念——国外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与借鉴,2009(4):61.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771,1403.
[5]王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创墓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局面[R].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2001-7-30.
[6]程福蒙.家长参与:常被课程改革忽略的一环闭[J].教育发展研究,2006(16):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