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研究

2014-03-28金世财

武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基本素质体育教师中学

金世财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01)

本文旨在研究体育专业学生在教学实际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根据在教学实际中的基本要求不断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以适应教学要求。本文通过对一些中学的体育教师的访谈,指出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如何培养体育人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阜阳市城区五所中学中2 0名体育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对五所中学的2 0名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在体育教学实际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1.2.2 调查法

此次调查根据教学实际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设计问卷,以20名中学体育骨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为100%。

1.2.3 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电子表格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常规数据统计处理

1.2.4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应是多方面的,它体现的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的程度,进而影响体育教育的质量,因此必须得高度的关注。根据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访谈和调查,经过归纳整理,体育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情感素质、敬业精神、业务素质、科研能力、自我挑战。(见表1)

表1 中学体育教师基本素质优选率(N=2 0)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有100%的被调查者认为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同时一个教师的业务工作素质体现的是他能否出色的完成体育工作的能力。情感素质在此次调查中有85%的优选率,教师对学生要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才可以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85%的被调查者认为科学文化素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在此次调查中也有较高的优选率,达到90%。因为体育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很强的科研意识,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同时自我挑战的意识也有7 5%的人认为这应该是体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有了挑战意识才能勇敢的向着目标前进。

2.2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当代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身体健康、运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见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应是身体健康。体育教师常常会被别人当做是健康的标尺,所以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体育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其次,运动能力占到了90%。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只有有了良好的身体状况和一定的运动能力,才能充分体现作为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优选率是85%,即将毕业的学生可能还未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这两项也是作为体育教师所不能缺少的。因此,对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来说,对他的身心素质能力要求应该是全方面的。

表2 中学体育教师身心素质能力优选率(N=2 0)

其次,精湛的教学技能也是必须的具备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尤为重要,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才能够通过体育教师形象生动的体育术语和准确无误的动作示范,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因此体育教师语言教学技能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动作的结构和要领的掌握。

再次,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才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体育发展动向,根据需要不断的创新,以适应现代体育发展的要求。同时更能将创新的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再将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的各种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使教师的基本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最后,体育教师要上好体育课,还必须拥有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很清晰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结构,合理的安排时间和组织教法,以形成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法方面,要能够到抓住重难点,因材施教,多运用合作式、启发式等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要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保护措施要做好,严防伤害事故发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3 要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见表3)

表3 中学体育教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优选率(N=2 0)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最关键的环节和部分就是专业知识结构,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往往会由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多少及其运用的能力所决定的。通过表3,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能力应是教学示范和组织教学能力。所以两者的优选率分别达到了9 5%和9 0%便不难理解。同时教师运用标准的示范动作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建立运动表象,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动作技能,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7 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必要的,这样在出现一些运动损伤等突发事件时,我们就可以很从容的进行急救治疗了。

2.4 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现状

2.4.1 高师体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目前在中国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体育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丰富的人文、科学教育知识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胜任学校中日常的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要能够把现在的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因此,体育专业学生应从高素质、强能力、厚基础、宽口径等方面进行着重培养,要不断的发展个人修养、教学、科研、技术训练、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等,完善高师体育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综合知识结构。

2.4.2 从培养目标看,体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见表4)

表4 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优选率(N=2 0)

由表4可知,教学能力的优选率为100%,所以作为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教学能力应该是最基本的一项能力。要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合到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去,才能体现出体育人才的价值。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例均为95%,这说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更新,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体育课的兴趣,进而提升体育学生的培养质量。审美能力仅为50%,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对审美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于组织能力、自学能力、训练能力、保健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优选率还是相对较高的,分别是90%、85%、80%、75%、65%。因此,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适应时代发展的。

2.4.3 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现状

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开展不够深入,而这些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起着基础性作用。其次,体育专业学生往往专业技能和理论学习没有很好地融合,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同时专业技能也仅仅是自己的专项稍微强一些,其他专项较弱。再次,学生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氛围中,除了学生干部和一些专业技术较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锻炼提升自身能力之外,其他学生没有通过学校的文化活动平台得到很好的锻炼。除此之外,对高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来说,在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不够,科研能力弱,实践能力更差,因此学生的教育基本技能很弱。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工作者而言,如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体育工作相关岗位的需求,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1)通过对2 0位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我们知道了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情感素质、敬业素质、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自我挑战素质是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这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更是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2)教学示范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裁判能力、训练体育特长生能力、运动保健能力、运动损伤的处理能力和运动选材能力的运用能力是体育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更是体育教师能否上好课,带好训练的一个标杆。运用教学示范和组织教学能力更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3)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训练能力、保健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只有全面把握这些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实际,为体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4 建议

(1)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出发,不仅要重视培养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要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相匹配,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造就各层次的高质量体育人才。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塑高等师范教育,加强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体育教学实际。要用创新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去设计、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塑造高质量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3)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传承、创新、发展轨迹来看,未来培养模式的发展应是:第一,以“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框架。第二,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培养模式改革的三大支柱。第三,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团结创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为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4)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多方宣传体育事业发展前景,通过我国在体育世界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激发和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二要丰富人文底蕴。增设人文与科学的课程,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的。三要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将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得到综合的运用,转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状况,提高在实践中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1]肖威.基础教育体育师资要求与高师体育人才培养关系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2]于春堂.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J].中学教师,2009(6):29.

[3]白莉.新课程背景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43.

[4]杨秦,赵雅玲,罗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探析[J].林区教学,2008(3):89.

[5]黄德春,毕明福.浅析高师体育院系学生综合素质基本内涵[J].科技信息,2008:401.

[6]尤国辉.试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培养[J].魅力中国,2009(6):101.

[7]张丽娟.浅谈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4):352.

[8]王欣.浅谈当今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培养途径[J].科技信息,2010.

[9]姜元,刘天海.新体育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探析[J].考试周刊,2008(19):23.

[10]袁际学.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9(3).

猜你喜欢

基本素质体育教师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纸媒编辑的基本素质和责任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浅谈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几项基本素质
校园文化与校长基本素质浅析
诸暨市学勉中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