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运动参加动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2014-08-15赵少平
赵少平
(武汉轻工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23)
青少年体育运动参加动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赵少平
(武汉轻工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23)
对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体育不再具有太高的吸引力,他们对体育的积极性和锻炼意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不仅出现了身体素质下滑的情况,还导致体育后备人才的断档。体育在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针对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针对这一点,本文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参加动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青少年 体育运动 参加动力 问题与对策
可以说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外在表现形式便是其体育参加行为,同时这种行为也是青少年体育参加最根本的动力,所以,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的认识并进一步的掌握体育参加动力对于青少年体育教学的重要程度,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激发他们对于体育参加的动力,达到提升其体质水平的目的,不断的为国家培养出可以担负起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1 青少年体育参加动力存在的问题
1.1 欠缺体育运动的大环境
对于青少年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负面情况,例如对体育竞技类各个项目的“不感冒”、对体育运动的不积极等,我们习惯性将原因归结到青少年身上,觉得出现这样情况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他们变得越加的娇生惯养,大多数的青少年对体育竞技类项目避如蛇蝎,认为这些项目太过需要吃苦耐劳,更甚至有的青少年迷恋网游,深陷至虚拟网络中无法自拔,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各种“富贵病”的盛行。并没有去反思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为什么他们不喜欢甚至是排斥体育运动,教师与家长是否强迫他们注重学习少活动,觉得体育活动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忽略了培养青少年的环境,并没有着手于外部环境,去考虑青少年各个方面的需求,为他们营造出对体育有着推动作用并提升其兴趣的体育活动参加环境
1.2 学校对体育观念略有偏颇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飞速普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被人们广泛接受,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发展已成为了共识。然而,因为中考与高考所带来的压力,使很诸多学校仍是以文化课为主,评价他们的时候也是以成绩来说话,不仅学校如此,家长更是由分数来论好坏,使得在教学中体育课归于非常尴尬的位置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甚至有时会直接被替换成文化课。对此有些教育专家认为:若中考和高考中一直不将体育加进去,那么这种现象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体育也就更没有可能被重视。就比如某地区的学校把体育成绩加入至录取分数总分中,所以每年春季来临的时候,学生们为在体育测试时可以得到理想的成绩,体育运动开展的尤为火热。而完成考试之后就会还原成之前的冷清状态中。就算学校在课程计划中加了入了一些体育时间,但其功效也不如人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3 体育的各种硬件设施较差,安全保障不到位
近几年,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许多学校的办公楼和教学楼等盖的越来越多,而操场却变得越来越小,体育器材都不到位,不是质量太差,就是数量过少,好几百人的学校却只有个乒乓球台。几副篮球架,根本就无法满足相应的需求,跟严重的是有些体育器材过于破旧,因年久失修,根本无法保证其安全性。某些学校因为经费的问题,要不就不买,或者买那些劣质的低价的器材。还有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学校方面为以防有学生受害,并受到家长的质问,把那些跳高、跳马以及跨栏等的危险性较高的体育项目从体育教学中撤除,放弃了对于这些项目的任何教学活动,这也是让体育教学变得越加乏味、单调的主要因素,让那些还处于追求新鲜事物且好奇型旺盛的青少年越加的排斥体育课程。
1.4 体育教学的资源配置不足
经过相关部门的统计发现,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在其资源配置问题方面,显示出的是东部好于西部、城市好于农村的状态。尤其是在许多西部偏远的农村农村地区,普遍的情况是一个教师身兼数职,基本上连正式的体育教师都没有,需要别科的教师来代上体育课程,因为体育专业知识的缺乏,教学方式过于散漫,没有程序化的管理,上体育课也就直接代表了到操场上去玩。除此之外,以上的这些情况也导致了体育教师的待遇过差,使其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歧视。就比如在各类的待遇问题上,评优、评先以及工资、年终的福利等方面都差与其他科类的教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2 对策
2.1 做好安全防护方面的工作,改善体育活动开展的条件,
只有学校自身、各级的政府还有当地社会的配合,并予以资金上的保障,才能够有效的对体育硬件做出改善。例如,以体育彩票的方式来募集资金,也能够通过弥补短板的方式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学校方面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利用自身所能够利用的一切资源,来对现有的各个条件进行改良及创新,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长跑训练需要较大的场地或专门的跑道,如果无法达到硬件设施要求,那么也可以选择往返跑、跳绳等项目来代替,同样可以达到提高耐力的目的。针对那些经常性出现状况的体育活动,学校进行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故,进行相关的体育安全教育,以学校意外伤害保险的制度来解决偶然性出现的事故。此外,需要对青少年本身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其自我防范的意识,避免有意外事故的发生。
2.2 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改善体育教师待遇
因为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匹配,使那些发达程度过低的地区的学校无法有效的开展体育活动,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通过政策来引导和优化,进一步推动基层的发展,尽量鼓励有关体育专业的青年呢到各个基层就业;第二,学校自身也需要将传统的观念扭转过来,改变对体育教学错误的认知,做到从根本上掌握体育并重视体育,加大对体育活动支持的力度,从各个方面予以体育教师公平的待遇,按照实际情况来对他们的工资水平作出一定的改善,以此来达到调动体育教师创新、教学以及改革积极性的目的;第三,对体育教师的队伍进行优化,培养出责任心强、会教育方法并具有专业素质的骨干教师,为学校培养出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
2.3 探索课外体育活动改革,提升体育活动的吸引力
以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来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的补充,同时这种活动也是一种能够广泛引起青少年兴趣和积极性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着手于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充实和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让其进一步博得青少年的喜爱。在一方面,适当的对课间操和早操等的各个课外活动做出增加,保证他们有足够的锻炼时间,灌输对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而从另一方面,对课外活动予以充分的保障,从各种体育资源以及经费等资源设备上做出努力,创建一个活跃的平台。除此之外,为青少年们建设出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娱乐性、竞技性以及个性化为一体的各种竞技项目,提高于青少年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
2.4 转变社会意识,提倡体育风尚
根据社会方面来说,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转变社会对于体育活动错误的认知,倡导、鼓励家庭健身和全民健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家体育总局开展了针对体育活动的各种全面的健身活动,倡导体育风尚并促进体育的发展,实施“群众路线”,在社会基层中融入体育活动,植根与群众的实际生活中,提高其发展的动力。家长的态度决定了体育运动是否能够进入到千万家庭中,使他们正确的看待孩子们的健康问题,大力的支持孩子们的锻炼。在这一方面我国就无法与美国比,美国的家长们在孩子还特别小的时候就带领他们主动的去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和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为培养他们对于体育的爱好,甚至是雇佣体育保姆;提倡体育面向社会,普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青少年体育参加动力过低的情况,每名体育工作者都应当投入一定的重视,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体育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提供给青少年足够的、有效的体育参加动力,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爱上体育,并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
[1]王建民.都市告少年体育发展环境的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1.
[2]李舒雅.析“人文奥运”理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45.
[3]韩会君,陈建华.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6):16-20.
G808.17
A
2095-2813(2014)07(c)-0189-02
赵少平,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