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4-08-15查珏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查珏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

关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查珏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

高校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体育教学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体育教学进行了多次的变革。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展开,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查看和分析,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希望对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做出贡献。

高校体育教学 改革 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即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多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绩,并且变化迅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全面的、彻底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改变促进了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而导致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主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确立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被纳入了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从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系统的总结,对改革取得的成果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1.1 理论和实践课程比重分配不均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受其指导思想影响,安排的实践课程课时远远多于理论课程。尽管进行了多年的改革,这种局面仍没有被打破。学校只重视学生体育课程专业技术的训练,而忽略体育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

高校的体育教学强调了学生体质的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学生的体育意识浅薄,只进行学校的体育锻炼,并没有养成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理论知识的浅显认识使学生没有对专业技术全面的、透彻的认识,无法掌握技术,提高技能,更不能达到改善学生体质的体育教学目的。

1.2 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发展

我国的很多高校目前仍在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即教师主动教授和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是教师提前制定好的,统一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偏程序化、强制化,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手段也不灵活。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单调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热情。这造成了学生错误的体育运动观念,即体育就是体质教育和身体教育,进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1.3 体育考核制度不合理

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考核最常用的手段是体能测试和体育达标考试。考核和达标的形式单一,评定标准并不完善,学生的健康水平不能全面的、清晰的表现出来,并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不同决定了考核成绩的不同,素质水平高的学生参与锻炼很少或者不参与锻炼就可以取得达标的成绩,而素质水平较低的学生由于先天性的天赋不高,尽管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仍没有取得达标的成绩,而体能却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说体育考核体制缺乏科学性,考核制度单一,尤其是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违背了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要求。

1.4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我国的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主要以教学班为主,男女同班接受教学,男女分班教学的情况很少。在一个教学班中,所有的学生接受同样的体育教育,由于性别、身高、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体育认识的程度等差异。如果一起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就可能会因为注重强调集体参与学习,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这样以教学班为主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1.5 限制终身体育思想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很多中教学改革的实验,但是取得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必须要在以专业技术教学为重点的基础上,向以增强学生体质为重点转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强调了体育的完整性,并没有现代化的教育特点。现行的很多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偏多,枯燥乏味、难度很高、健身效果不显著,导致学生缺乏体育课程学习的热情,最终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不高,体育健身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如果在某些因素的限制下,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专业体育技能教育并没有应用到自我锻炼中,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还会影响到社会交流。高校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体育锻炼并不理想,在学生时期所学的体育运动项目不适合再进行自我锻炼和长久发展,就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2 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2.1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是高校体育教学核心内容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具有现代化特色,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它会决定人终身健康的发展水平,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走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以实现终身教育为教学目标。

高校的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为目标。使学生从学生时期开始就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拥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把体育健身活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要做到这些,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体育能力。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贯穿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是实现社会体育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2.2 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和对知识的需求

现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需求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它的发展走向主要体现在:第一是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高校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体育技能和基本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第二是学生健身锻炼的需要。现在很多的高校学生已经认识到健身锻炼不但是学生时期的锻炼需要,而且是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健康第一”的体育锻炼指导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第三是学生对健美的追求。长期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使我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对体育观念的认识已经不再只停留在体育健身锻炼的水平上,对健美锻炼也有了追求。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达到健身的目的,还可以愉悦身心。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重视体育教学创新

就目前而言,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创新教育。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该着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有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做到:第一,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由的空间可以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将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到体育学习当中;第三,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确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进行创新活动的空间,营造出活泼的、生动的创新学习气氛。

3 结语

站在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上,回顾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有着不足之处。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经过理性思考和热情投入的过程,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行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是前后衔接的整体,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改革却不会停止,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的解决。体育教学改革要综合全局,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和历史的局限性特点,因此,要正确的认识现行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得失问题,并做出合理的、正确的评断和认识。总结多年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所处的局势,寻找可以促进长期发展的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深入有着重大的意义。

[1]王冰.从终身体育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长治学院学报,2008(4).

[2]陈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发展走向及改革对策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5).

[3]杨建平,张秋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

[4]赵升,范凯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评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6).

[5]吴忠义,高彩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

[6]李立平,曾石山,刘志宏.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8).

G807.4

A

2095-2813(2014)07(c)-0089-0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