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健康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健身锻炼习惯①

2014-08-15徐景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运动

徐景文

(长治医学院公共体育部 山西长治 046000)

健身锻炼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建立锻炼习惯,必须树立健康新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身锻炼的兴趣,掌握锻炼的能力,使他们能随着生活条件、环境、年龄变化,合理调节体育锻炼项目、锻炼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参与健身锻炼的目的。

1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提高对健身锻炼价值的认识程度

1.1 树立健康新观念

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并不单指对身体的病和弱的否定,而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良好状态的总称。”不论种族、宗教、政党和社会制度如何,应当具有充沛的精力;心胸开阔,处事乐观;身体发育正常,功能良好;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疾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牙齿清洁无出血症状;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即不但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1.2 生命在于运动

动物学家发现,生活在野外的大象可以活到200岁,在动物园内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却活不到80岁。有人调查分析了18名113~194岁的历代外国长寿老人,体力劳动者有16人,占88%。我国的长寿老人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养成了经常运动的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年仍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功能,使思维敏捷,保持良好的记忆力;还可以使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相互协调,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增进健康;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可以消除紧张学习和工作带来的疲劳,加速新陈代谢,使体力得到恢复。所以青少年时期应该积极进行适量的健身锻炼,逐步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1.3 健身锻炼的经济价值

联邦政府1987年进行的一项全美医疗费用调查研究数据表明,按照1987年的币值计算,美国人每周进行3次,每次保持30min以上的健身锻炼,其年人均医疗费用为1019美元,不进行锻炼的人均医疗费用为1349美元,美国每年节省医疗费用将达766亿美元。锻炼带来的节省医疗费用的益处可持续到70岁以后。任何年龄段进行锻炼都能延长寿命并推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4 注重培养学生的健身锻炼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以产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和要求。由于遗传、营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运动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每个人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却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感知到思维的形式和过程培养出来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习惯的养成首先得有意识的支配作用,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2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健身锻炼能力

体育兴趣是力求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形成习惯的心理基础;而能力则是从事锻炼的重要手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健身锻炼的兴趣,与多种因素有关,诸如:运动中的情感体验、运动基本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的指导方式及同学间的帮助、学校体育设施及家长体育态度及社会对体育宣传的力度等等。只有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才有可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

2.1 了解学生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年龄、性别、神经类型、心理需求、生活实践的差别,造成了学生兴趣的各不相同。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变化规律,利用课堂教学、板报等形式介绍、宣传体育发展概况,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体育”、“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如何去锻炼身体”等,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讲一些体育与生活、健身、健美的知识,让学生从好奇到关心再到试一试,直至完全投身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之中,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对于体育缺乏兴趣的体弱、伤、病残学生,要进行耐心疏导并加强对他们的课外辅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兴趣的锻炼内容。通过经常和学生交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信服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其需要、兴趣、爱好,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2 通过教学培养健身锻炼能力

大纲设置的项目内容要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相一致。人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对那些学生虽不感兴趣,但锻炼价值较大的项目,可考虑适当降低难度和考核标准,采用游戏、竞赛等趣味性的组织教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既不感兴趣,而且场地条件也不具备的项目可以删除。生动准确、活泼幽默的讲解,标准、漂亮的示范动作,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热情的帮助和耐心的引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发挥体育的娱乐性与竞争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明确任务、目标,了解练习方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参与健身锻炼。

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提高参加锻炼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能随着生活条件、环境、年龄变化,合理调节体育锻炼项目、锻炼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参与健身锻炼的目的。要针对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点,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环境中,接受体育带来的无穷乐趣。

2.3 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运动”、“学习”乐趣

健身锻炼只注重“懂”,是“光说不练”;只注重“会”,容易产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而只重视“懂”、“会”不重视“乐”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内在动力的不足和情感的失落。必须将教学改造成融“问题、技能学习及情感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教学过程”。

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合理的运动组合是体验体育乐趣的第一要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能小勿大,使学生充分获得运动后心情的愉悦感、精力的充沛感、精神的振奋感、身体的舒适感和健康感,消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畏惧感;发挥群体友情和愉悦感染效应,带动个别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利用回顾参加体育锻炼前的身体状况来使学生明显体会自己体质的增强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让他们在品味成绩和进步的欣喜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

2.4 开设健身锻炼相关内容教学

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综合能力,它是由认识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制定锻炼计划和组织实施能力、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能力等内容所组成。学生只懂得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原理和独立锻炼身体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使之触类旁通,以至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地锻炼身体。要学会适应年龄、环境等条件的变化进行体育锻炼。理论部分教材应选择有利于强化学生健身意识、增强学生健身能力、护养身心的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实践部分教材要健身化,打破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教材体系,采用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易用、易练、少而精、能有终身效益的个体练习的教材,增加各种健身手段的应用,提倡高密度、低强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科学锻炼、护养身心的能力。

2.5 开设专项选修课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兴趣

最喜欢和最容易进行的就是最好的体育活动,可以激活快乐情绪,强调可操作性和实际性,办得到才有可能出成果。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才能积极热情参与。使学生能在实际锻炼中懂得怎样遵照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选择适宜合理的运动项目锻炼,合理运用全面、经常、渐进的体育锻炼原则,让学生自订锻炼方案进行自主的体育锻炼,提高自我运动能力和义务监督能力,以便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使体育教学内容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方向发展,既可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将参加体育健身锻炼作为一种生活乐趣、将体育锻炼自然地与生活内容相融合。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逐渐由授课向指导与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转化,以利于学生自学、自练和自控能力的提高。要增大课时的总体弹性,给予学生宽松与追求、好奇的环境,适应学生的需要。在教师辅导下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自我发展练习,对学生的自发兴趣,在一定范围内给以尊重与满足,使他们通过系统的练习,既促进了身心发展,又培养了独立的自我锻炼能力。在独立的锻炼中,及时、准确地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原理,形成相对稳定的习惯和爱好,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进行严密的组织实施,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2.6 改革考核方法促使经常锻炼

建立注重以体育能力和心理受益为核心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法,注重体育结果的实效性评价,促使学生在体育兴趣和能力锻炼习惯方面的自我培养,才能保证终身健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3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1 利用合理教学内容、方法,完善课余锻炼监督机制,科学考核方法形成锻炼习惯

健身锻炼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就能维持锻炼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如果人们经过体育实践之后,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加速这个过程,及早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内容方法要讲究科学性,体现教育性,其效果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在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选择合理的教材和课程设置,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建立健全体育锻炼监督机制,完善符合强身健体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以督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强身健体、发展个性、健美形体、美化心灵、结友社交等。逐步使学生感到体育锻炼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形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3.2 寻求家庭和团体的助力

家人或朋友一起参与,加入适合自己的运动社团或健身俱乐部借助团体的力量,协助自己持续不断地参与健身锻炼。随着社会的进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对体育的报道宣传越来越广泛。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有了更多的了解,开始注意自己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培养,经常自己组织一些比赛,许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运动场上的主角,具有相当强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对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对多种体育项目产生兴趣,经常参与各种健身锻炼活动,相互帮助分析锻炼效果和感受。每个人在运动后都有一些变化,有的是身体上的,有的是心理上的,要懂得什么样的反应是正常的,什么样的反应是不正常的,比如,锻炼后的肌肉疼痛是正常的,运动后头晕、呕吐是不正常的。从而肯定成绩,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锻炼中获取极大的乐趣,比赛的获胜、关键的进球都会使人难以忘怀。逐步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长期坚持锻炼,从而终身受益。

3.3 制定简易可行的短期目标和锻炼处方

在健身科学的基础上,依据个人的能力、生活习惯、周围环境等,制订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计划中对自己的要求不能过高,在简易的身体能力检测下,评价短期目标的实现状况,依据身体能力的评价结果,修订锻炼处方和短期目标,以便持续维持参与运动的正确目标与方法。运动的效果是可以累计的,透过多次短暂的运动参与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没时间的困境。经过多次反复的短期目标的实现增强锻炼的信心,逐步形成健身锻炼的习惯。

4 结语

体育兴趣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心理基础,而体育能力则是健身锻炼习惯的核心和基础,是实现养成健身锻炼习惯的必备手段。体育兴趣、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教学、课余锻炼、日常生活做起,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选择、运用甚至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调节运动负荷,实行自我监督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身体状况与锻炼效果,才能够真正受益于体育锻炼,健身锻炼习惯才可能形成。

[1]林宋荣,卢考纯.终身体育与体育兴趣、体育能力[J].体育学刊,2000(2):59-60.

[2]袁广锋.终身体育动机、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0(3):56-58.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习惯运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