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探析
2014-08-15龙瑞全
龙瑞全 张 琦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和可发展的基本保证。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连续多年对全省大一年级新生心理普查的统计结果,反映出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普遍在人际关系、挫折适应、心理危机处理、焦虑、抑郁、强迫、敌对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要解决这些困扰,仅仅依靠心理咨询是远远不够的。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预防和发展原则为主,只有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知识、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保持心理平衡,使心理和个人发展都处于健康而良好的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一门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获得积极心理指导,并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完善和发展自我,养成健全人格,提高内在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而开设的重要课程;它是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以发展性教育为主的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随着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趋重视,在大部分大中专院校都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卫生》等必修或选修课程,以江西为例,比例达84.12%(薛长峰 ,2011年)。
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应用,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作用呢?
本文试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角度来探析如何运用项目驱动模式教学法对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性质特殊的新课程,既是综合性的课程,也是活动性的课程,更是应用性课程。这就需要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科学定位和研究,了解课程特点,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互动性,提升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对于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研究理论和成果众多。通常认为,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心理测验法、行为训练法、讨论法、经验交流法等都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而近年来有一种新型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这种方法就是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上的新型教学法。它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驱动、教师为组织者,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实际项目为目标,围绕项目学习,通过项目完成学习任务。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构建方式与应用
重视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研究,逐步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是指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在项目驱动模式下,导入合理的项目设计,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具体教学方法构建方式有以下四种:
(一)基于活动方案设计型的教学模式
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课堂活动方案。提出具体要求,经过评比,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课堂活动方案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并给予获选方案学生正强化。
(二)基于情景剧编写、设计及表演的活动教学模式
设置课程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的章节内容,如心理适应与挫折、自我意识的发展、人际关系、情绪与情感、大学生人格与家庭结构等,再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人生感悟编写心理情景剧本(一篇或多篇),然后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如心理情景剧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活动。
(三)基于团体辅导及活动训练学习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既包括理论授课,还有实践内容,上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加团体辅导及活动训练,调动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布置课程任务,使学生在团体辅导后,设计辅导方案,参加评比,并选拔部分合适的学生主持团体辅导或活动训练。
(四)基于班级凝聚力的活动教学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才能更好地为班级管理服务,为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服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于班级凝聚力的活动教学模式。例如与高校辅导员、团委相联系,通过课堂教学设置提升班级凝聚力的任务,如班级定期开心理班会、团会,设定主题,由同学做出活动方案,交由心理老师评选,并与政治辅导员交流,选定优秀方案实施。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紧密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在项目驱动模式下,导入合理的项目设计,包括(活动方案设计,情景剧编写、设计及表演、团体辅导及活动训练三种方式)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
(二)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在具体的项目带动下,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参与到具体的项目当中来,加强理论和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同时,自己去体验、感悟、操作、实践,从而实现心理的成长、发展、飞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的情感性体验更强。项目驱动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学生通过项目设计学会互助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对于健全学生人格也有突出的作用。
(三)大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项目驱动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以及两者有机结合的能力,对教师提出的能力要求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高。
(四)教学过程交流全通道。通过应用性实践,从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师生互动教学等方面进行突破,通过教学实践的应用性多角度、多内容的反馈,实现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联动。
总之,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项目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能力逐步提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注重知识运用环节和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训练,大大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也能够为高校实施创新性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9,(2).
[2]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9,(12).
[3]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