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应充分认识与应用学生心理学

2014-08-15黄佩商

老区建设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心理小学生

黄佩商

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充分认识小学生的心理,了解孩子的思维、认知、意识特征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基础上,教师必须要将数学教学形象化、生活化、逻辑化,才能适应小学生的思维结构、逻辑结构、认知结构体系。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来看,小学心理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小学生心理发展有其内部固有的发展规律。心理学者[1]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以下4个关系:

①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②内因与外因关系。环境和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又毕竟是外因或外部条件,这个外因必须通过小学生理发展的内因才能实现。

小学生心理发展内部矛盾,是通过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出来的。这对内部矛盾,一方面是新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原有水平。小学生的新“需要”是由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新要求而引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过浅或过深的要求都会使小学生接受不了新知识,促进不了他们心理的发展,只有那种高于学生原有水平,而通过学生努力又可以达到的要求,是最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与之相应的心理发展的。

③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④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而说的。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总的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一年级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与幼儿晚期差不多,高年级的学生思维尽管还带有具体形象性,但基本上是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了。

三、重视应用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指人的知觉、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过程。处于7~11岁的小学生有特殊的认知结构:他们的感觉和知觉都特别敏锐,能够清晰的感觉到事物的变化。尤其是色彩、声音、不同于寻常的事物发展等都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表现为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却比较差,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需要人以一定的意志力、目的性坚持的注意力,而无意注意则不需要意志力来保持的注意力。小学生阶段的意志力处于成长阶段,所以有意注意的坚持力度不够,他们往往很容易就被分散了注意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差,但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所以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结合生活实际,最大化的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求知的欲望越强烈,兴趣就越浓。兴趣越浓,学习的动力就越强烈。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求知需要。

小学生对于学习兴趣有三个特点:一是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例如,某个老师讲课生动、形象。学生便会兴趣盎然,换另一个老师讲课方法欠佳,学生的兴趣会突然下降。二是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所以兴趣广泛,往往什么都想学,样样都感兴趣。却难以持久。三是和教学内容本身的难度有关。过于简单和过于难,都会让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教材的内容很简单,掌握知识不会感到困难,作业负担又不重,他们就会感到没有什么知识可学,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反过来,如果教材内容难于理解,作业过多过深,他们感到负担重,就会产生烦躁、焦虑、畏难的情绪,就会产生抵触学习的行为。以上三个特点都和儿童的认知结构处于成长阶段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的情绪、意志、认知都非常不稳定,所以在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后,要采取措施控制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经常保持饱满、积极、并逐步趋于稳定,变成自觉的潜意识的行为。

为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尝试以下方式:首先,将空洞的数学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情景教学法。将生活中的某些情景搬到课堂上,或者让学生实际参与其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扮演银行职员算利息、超市管理员算利润等。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表达能力、模仿能力也是很大的训练。其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讲课尽可能用儿童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易于接受。再次,积极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指导。

四、根据小学生的生理智力结构调整教学方式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智力上正在发展数、关系、过程等概念,表现为具有了守恒、分类和排序的能力。明白数目和事物形式的相互关系,通晓物体的数目不会因排列形式不同而改变这个道理。他们刚学会了分类,形成关系概念的基础。因为刚刚具备了数、序、排列、关系的概念,所以不太能理解那些复杂的逻辑结构,他们往往凭着直观的意识和辅助的想象来判断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结构层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宜多采用列表法、图示法、明显对比法来直观的展示问题的形式和结果,而高年级的同学可采用复杂一点求证法、探索法等。

五、利用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能力。因此,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联系性;培养有条理、有依据、思路清晰、因果分明、推理严密、言必有据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课堂上应配合教学手段,循循善导,应用数学概念帮助学生通过推理、求证、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对照概念、公式、性质、法则、术语、名词,通过再现、对比、辨识、理解来完成解题。

总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具有不同以往的心理结构特征,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改革的理论依据。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些研究成果,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下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郭淑香.运用教育心理学指导小学数学教改实验[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0,(2).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心理小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