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本科教育
2014-08-15白立敏
白立敏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1.引言
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与建设对城乡规划人才有大量需求,而且是多元化的要求。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变革与挑战。城乡规划人才应具有怎样的能力,本科教育应采用什么思路与方法,是城乡规划教育应思考的问题。
2.城乡规划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城乡规划本科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种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一定的知识开拓、职业适应和设计创新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本表达能力,包括徒手、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准确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谦虚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合作的工作精神,使学生了解各工种专业特点,并具有初步的协调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系统研究能力,综合分析城市规划中的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因素辩证统一关系的研究能力;交流竞争能力,具有城市规划设计市场化、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3.城乡规划本科教学改革思路
3.1 整合课程体系。针对课程群的问题,分析了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特点和课程特点,对设计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融合了相关课程知识点,理顺了前接后续关系,达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核心专业设计课程为主线,表达训练与实践教学三线并行,并以此为支撑与专业理论课程融合整合为网络结构课程体系。
3.2 优化教学内容。各课程都强调基础知识及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以真题为基础,加大实践环节权重,将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与较高的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并贯穿于课程体系建构和教学全过程;通过专题讲座、跨校、跨专业联合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所学各科知识相互渗透,及时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引入设计课题,辅助以创新训练,引导学生作动态分析和深入研究,重创新、求发展,提高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创新教学方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做到“五个结合”,即理论讲授与设计辅导相结合、教师辅导与小组交流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设计过程与设计成果相结合、专业教学与学生工作相结合。教学由传统的“学生设计——教师指导——成果制作”三段式,转向“精讲、示例、设问、点拨、研讨、评析”的开放式教学,并形成多层面的课堂体系。
4.城乡规划五年制教学内容改革
4.1 一年级启蒙教育。一年级主要进行专业启蒙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做什么的,要成为一名规划师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体系的初步印象,了解城市规划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城市规划专业五年的教学安排。一年级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加强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基础课以形态基础训练为主,重点掌握城市规划的表现技能,侧重识图与制图,制图包括城市、建筑、景观的表现及模型制作,初步了解设计思维,初步理解空间、城市空间概念,初步尝试关注并思考城市问题,了解城市规划专业社会学属性等等。
4.2 二年级基础教育。二年级是城乡规划学科基础阶段。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规划的本质、规划本身的运作机制、相关学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等等。此阶段课程体系主要奠定专业基础,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二年级专业课是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系列课的重要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担走进建筑,走进城市,感受空间的目标,对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建立城市和建筑的紧密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年级规划设计基础教学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建筑设计知识,强化对建筑形体、外部空间的掌控,熟悉建筑对城市用地技术要求,适当弱化建筑的功能和技术的设计训练,要求学生思考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二年级设计课应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4.3 三年级专业基本素质教育。三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阶段。三年级开始设置大量城乡规划理论与城乡规划设计课程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初步理解管理、策划、技术规范等与设计相关的知识;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要求,初步掌握制定规划条件的基本方法。加强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学习内容和工作对象的认识,形成对学科的本质认识和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总体把握。
4.4 四年级专业素质教育。四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素质及能力提升阶段。四年级通过设置城乡总体规划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课程及近一个学期的规划设计院业务实习,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学生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自我拓展能力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实践课程中还设置民用建筑专题研究,选取居住、办公、教育、商业等几类在城市中所占比重较大,对城市影响也较大的建筑类型进行训练、强化对建筑形体、外部空间的掌控,熟悉建筑对城市用地技术要求,适当弱化建筑的功能和技术的设计训练,为城市设计等综合设计提供建筑基础。
4.5 五年级综合能力教育。五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提高阶段,课程设计安排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综合技能进行全面训练,综合考核基础知识尧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城市的整体意识,具有解决复杂的城市规划设计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的能力。五年级要进行职业教育,给予学生职业人生的引导,将城市规划行业的执业制度作为城市规划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及能力等信息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规划职业人生。
5.结论
城乡规划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势,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教育发展观。
[1]全国高等学校土木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R],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吕静,白立敏主编.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学习指南[R],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3]孙瑞丰,白立敏.高教转型期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以吉林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