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大地上『美』的追寻者————读胡光凡《美的领悟与思考》

2014-08-15徐立莎

文艺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周立波湖湘文艺

○ 聂 茂 徐立莎

胡光凡老师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资深文艺评论家,在湖南、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他也是一位研究周立波的大家。他的温和、儒雅、豁达和坚持己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从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鹦鹉学舌。他总是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美”的发掘和探究成了他一生的追求。沧海桑田,云起云落,光凡老师爱美、求美、追美之心从未改变,年过八旬的他仍笔耕不辍,他的大著《美的领悟与思考》是其在文坛耕耘60年的一次见证,一次检阅,一次总结。这部自选集于2013年7月由湖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全书分上下两卷,汇集300多篇文章,共计160余万字,这些作品最早的可见之于1952年,包括论文、评论、散文、杂文、读书札记等多种体裁,各类文章独立成辑,篇与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印衬,从中可以发现光凡老师60年寻美追美之精神轨迹。整个书共分六辑,其中第一辑《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审美观》是本书的核心,也是作者对美的领悟与思考之灵魂;第二辑《湖湘文化和文艺“湘军”初探》展现了湖湘文化丰富的镜像,为本书糅进了厚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第三辑《杰出作家周立波研究》对周立波进行的多方位研究,其中多篇文章颇有拓荒牛之实绩;除此之外,该书还包括《当代文艺评论和文化批评》 《读书札记》 《散文、杂文、序跋》,洋洋洒洒,可喜可贺。无疑,这本书是对光凡老师一生思想的折射,是他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前进方向的精神结晶,是他感受美与领悟美的心动体验,也是我们全面了解湖湘文化的精神气质乃至全国文艺创作、文艺思潮和文艺动态的优质资源和最佳窗口。

一、审美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光凡老师是一位执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他一辈子都在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和审美观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作为一名从事文艺理论批评数十年的知名学者,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始终是他进行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是他在文学事业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也是本书的灵魂所在。阅读《美的领悟与思考》,可以发现作者不管是对文学作品还是文艺现象进行探讨和评论时,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做到辩证、客观、中肯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在肯定某部作品或某一文艺思潮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从不走极端,过于吹捧,而是积极面对并展示其缺陷,进而提出自己的创见,探讨其成败得失,这种认真分析问题、提出自己观点的做法彰显出光凡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为审美的基石,光凡老师在书的第一辑中专门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和审美观,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他将枯涩难懂的道理变得较为通俗易懂。具体来说,作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的指导之下,探索了为什么要坚持、怎样坚持以及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审美观等问题。例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文中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多种文化形态并存的趋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是要想发挥其作用,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此作者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关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广泛吸收各国一切先进文化成果的关系三大方面来论述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这样的分析既全面又具体。此外,在这方面的文章,还有《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创作》《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前文艺创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伟大旗帜——同日本朋友谈毛泽东文艺思想》等,这些都是他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作者毕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但并不意味着作者就是机械的“一元论”者。他认为指导思想必须是“一元化”的,但是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形态应该多元并存,这“一元”和“多元”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辩证统一的。①这样的见解无疑体现了光凡老师磊落的襟怀。

光凡老师在对理论有了深刻的领悟之后,便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应用理论来分析具体对象上面来,不管是在第一辑还是其他辑中,作者始终坚持理性的面对和严肃的态度,并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辩证法来作出正确评判。比如,《“选美热”的冷思考》一文中,作者先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即“选美热”是一把双刃剑。他先充分肯定其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不忘批评这种现象带有男性中心地位的陈旧观念,并在字里行间启迪人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选美”。《文艺“湘军”和湖湘文化》一文中同样在高度赞扬湖湘文化传统中的优秀精神后指出其存在安土重迁、保守、极端等消极思想,并对如何对待“湖湘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作者同样也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来评价作家和作品,《工农兵文学时代的卓越代表——农民作家刘勇》中,用大篇幅来肯定刘勇的文学实绩,赞扬其对社会主义文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但也指出其存在文学视野不够开阔、不能总与时代保持同步的缺点。光凡老师不仅知人论世,而且反复阅读文本,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二、智慧的闪光:周立波研究

光凡老师的一生不仅奉献给了挚爱的文学事业,更奉献给了爱得深沉的湖湘大地。作为湖南人民的儿子,他的目光始终不忘投向湖湘文化,在《美的领悟与思考》中,作者对湖湘文化的书写主要体现在对湖湘文学作家和作品的评论,以及对湖湘文化现象和“文学湘军”的研究分析。在书写过程中,作者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与湖南文艺现象结合起来,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做到知无不言,有理有节,深入透彻。

光凡老师所取得的最具突破性的成就就是对周立波的研究。光凡老师是湖南益阳人,周立波也是湖南益阳人,研究者和研究对象这种独特的地缘关系,使光凡老师对周立波这位为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家进行研究更具说服力。早在1986年,作者就发表了专门研究周立波的专著《周立波评传》②,引起学界的一片惊叹。这本评传是作者在广泛收集周立波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细心钻研、反复改稿才最终完成的,书中包含对周立波文学作品、文艺思想、社会活动、文学活动等的分析和评价,内容翔实,分析精辟。同样,在《美的领悟和思考》一书中,作者对周立波作了更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并专门设有一辑,内容涉及对周立波生平事迹的介绍和评价,对其文学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分析,也对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进行了评论,同时还涉及周立波的创作风格、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的评价,等等。作为周立波的研究大家,光凡老师书写的这些内容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周立波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蕴含浓郁乡土气息的写作风格、人民作家的革命本色和湖湘精神的文化品格等。在评论方式上,作者既能做到宏观把握与细节描写融为一体,又能做到审美领悟与系统理论研究相结合。例如,第一篇《人民的作家》通过对周立波一生事迹的介绍来表示对其的悼念,作者将其比作朴素、淡雅的茶子花,表明他永远开在人民的心坎,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好作家;《“以动写静”和“化静为动”》 《鲜明的形象,精美的“浮雕”》 《革命现实主义的烂漫鲜花》 《胸中丘壑,笔底波澜》等篇目都是对周立波短篇小说创作的研究,涉及人物塑造方法、艺术风格、结构艺术等多个方面,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书中对《暴风骤雨》的探讨主要包括其产生过程、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从版本和手稿角度来分析周立波对这部长篇小说的修改等,评论较为全面、客观;除此之外,作者还在《泥土的气息、刺玫的芳香》 《立波论》中探讨了周立波创作的幽默风格,以及忠诚、倔强、单纯质朴、敢为人先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这些文章不时闪烁着光凡老师的智慧和创见。

从对周立波的研究中,还可以看出光凡老师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他能打破大家的常规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比如,以往学术界普遍认为《暴风骤雨》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对民族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发扬方面,光凡老师则在肯定其吸取传统文化的有益精华之外,创新性地提出周立波还注重对外国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成功经验的借鉴,使其创作取得突破性成就;对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山乡巨变》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典型形象是邓秀梅的观点,光凡老师从新的视角出发,认为小说塑造的富有艺术光彩的形象应该是被大家忽略的乡支书李月辉,作者看到了周立波在这一富有宽厚人格的人物身上所给予的赞赏态度。为了对周立波有一个详细而准确的评论,作者还深入创作第一线,遍访周立波曾经生活过和工作过的地方,并且到相关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查询,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写作提供有效支撑。作者正是凭着这份勇于实践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使我们得以客观全面地了解一个真正的作家、人民的作家是如何诞生的,这种考古式的研究发现浓缩了光凡老师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也使他赢得了学界的一致尊重。

三、书写的动力:厚实的湖湘文化

除了周立波外,光凡老师对新时期以来文学湘军的研究也是不遗余力。本书中,作者用清新晓畅的语言、灵活巧妙的构思、精辟入理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对湖湘文化和湖南文学的各种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彰显出光凡老师知识的渊博,造诣的精深,写作视角的广阔,字里行间尽显大家的风范。光凡老师立足在厚实的湖湘文化大地上,视野贯穿古今,从古代写到近代,从现代写到当代;在写作对象上,既包括流寓湖湘的文学家,也包括湖湘本土的作家诗人。作者从古代屈原的楚辞、贾谊的《服鸟鸟赋》写到近代魏源、曾国藩等人的名篇,从流寓到湖南的诗人杜甫、柳宗元等写到吟咏洞庭、湘水的湖湘本土诗人。对现当代文艺湘军的崛起,作者也分析得相当清晰透彻,并专门列出了多个湖湘作家论和作品论,包括古华的《芙蓉镇》、谢璞的《夜郎西舅》、刘健安的《很近很近的过去》,以及张步真、水运宪、谭仲池、刘勇等作家的作品,此外还包括像周康渝的电影创作、刘和平的电视剧创作等。对这些作家和作品的评价都是十分客观中肯的,注重对语言的提炼与升华,充分显现了作者对艺术美与乡土美的追求。比如,他认为古华小说的特色可用“写出色彩、写出情调”③来概括,《芙蓉镇》的艺术风格可用“含泪写笑、寓庄于谐”④来总结,不用多言,一点到位。

《美的领悟与思考》对湖湘文化书写的另一突出特色体现在,作者不忘关注当下,关注现实,紧跟时代潮流,尤其是对家乡湖南地域文化特色和当下文化发展现状的展示,彰显出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精神。光凡老师联系理论和实践,将自己的党性原则与湖湘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认真探讨当前的文化热点和学术热点问题,其中,主要是对湖南文艺现象的关注,涉及湖湘文化、文学“湘军”以及湖南电视、电影、报刊、大众文艺活动、中外交流活动等各个方面。作者在对这些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时,始终不忘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审美观为指导,坚持理性思辨意识。同时,在这种理性思辨中还闪烁着美的光芒,作者能够将美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依此来分析和评价文艺现象,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传播美。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说,这种对当下现实的关注态度正体现出作者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精神,而从传播的角度来说,他的这种认真的文艺批评态度对于当下的文艺生产、文艺消费和文艺传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例如,他关注湖南文坛大事,在湖南省第二届毛泽东文学奖评奖结果公布后,他撰写了《文学“湘军”呼唤精品和大家》,来呼唤文学湘军应该为时代创造更大的辉煌;他传承湖湘传统文化,书写了湖南历史上的多位名人,他们或者生于湖南,或者曾来到过湖南,有屈原、贾谊、柳宗元、李白、杜甫、范仲淹、辛弃疾、魏源、曾国藩、谭嗣同等。作者在文中就他们的代表性文学成就进行了品评,让读者再次重温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精髓,对于当今深受网络文化和消费主义影响的大众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他关注当下湖南的文化潮流和文化热点,以敏锐的目光和锋利的语言对其利弊加以评论。例如,《“超女”辩论大有好处》《用先进文化理念引领大众娱乐新潮流——兼评“湖南电视现象”》 《绿色传播:“快乐芒果”的新追求》等篇目,作者都是以一种理性批判的态度作出的评价,对其中那些低级、媚俗的文化现象作者也能够直言不讳,给予严厉的批评。这种写作态度和精神立场对当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起引导作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美的历程:从报人到学人

作者在下册部分主要收录的是当代文艺评论和文化批评、读书札记、散文、杂文和序跋。虽然这几部分不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但仍然显示出作者缜密的理性思维、深厚的文学功底、宽广的学术视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在《当代文艺评论和文化批评》部分,作者主要是对一些影片、话剧、电视剧、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出品评。例如,《团结抗日的战斗凯歌》是对电影《东进序曲》的评论,《红旗猎猎向井冈》是对电视剧《风满潇湘》的评论,《直面严峻而乖谬的人生》是对中篇小说《女儿湖》的评论,《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对报告文学《魂系青山》的评论,等等。在“读书札记”部分,作者又分了三小部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读鲁迅”部分,作者认为对于鲁迅这样的大家的作品是需要反复去体味的,正如他在《读鲁迅一得》中写道的,“对于鲁迅的一些伟大作品,我们是需要精读,反复读,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窥其堂奥,领其真趣,像深入龙宫探宝,真正满载而归”。⑤同时,作者还重点就鲁迅与佛教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评论,内容涉及鲁迅与佛教的不解之缘、鲁迅对佛教的态度以及鲁迅作品中所体现的佛教文化思想。本书最后是他撰写的一些散文、杂文和序跋,激情澎湃,弘扬时代精神,文笔张弛有度,思维逻辑严密,这种写作风格是与作者内心中对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和文艺观的坚持分不开的。其中有作者身为记者和作家身份时写的不同类型的文章,但都体现出作者对自己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

光凡老师是从一名报人转变为一位学人的,他的一生虽然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但是灿烂多彩,是美的历程。例如作为报人时采写的《光荣的任务》 (1952)、《在建设工地上》 (1953)、 《“广木”的故乡》(1957),等等;作为作家时书写的《有感于历史名人与古迹之争》 (2006)、《时代呼唤“海瑞精神”》 (2007)、《抵制低俗,贵在自律》 (2004),等等。从这些文章的选材上来看,作者有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爱乡之心,因此他的文章具有一种振聋发聩、撼人心灵的思想力量。作者对不同时期的成就进行整理,重新在这本书中展示给读者,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一生在事业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现实的人文关怀精神。

当然,如果从全书的结构来看,把这么多不同内容的作品合在一起,虽然从篇幅上显得厚重、大气,但也有一种取舍不精、给人眼花缭乱的繁芜之感,既冲淡了主题,又掩藏了一些闪光的东西。不过,我理解光凡老师这样做的原因:作为一本自选集,所选文章虽非篇篇俱佳,但写作之艰苦,冷暖自知,每一篇都是心爱的宝贝。

瑕不掩瑜。总体来说,光凡老师的大著凝聚他一生的心血。该书视野开阔、文笔严谨朴实、语言明白晓畅,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意识,同时字里行间也渗透出作者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精神,这是光凡老师一生坚持信仰的体现。因此,这本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对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对湖湘文化、特别是湖南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注释:

①朱有志:《思想“思想”的思想(胡光凡同志著《美的领悟与思考》序)》,《企业家天地》2014年第4期。

②邓潭洲、王少平:《一部治史学美学于一炉的作家评传——读胡光凡著<周立波评传>》,《文艺理论与评论》1988年第12期。

③胡光凡:《写出色彩来,写出情调来——评古华小说的艺术特色》,《文艺评论》1982年第10期。

④胡光凡:《含泪写笑、寓庄于谐——《芙蓉镇》的一个艺术特色》,《求索》1983年第10期。

⑤胡光凡:《美的领悟与思考——胡光凡文坛耕耘60年自选集(上、下)》,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猜你喜欢

周立波湖湘文艺
1942,文艺之春
我是湖湘儿女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从波波到涛涛,周立波终于活成了玛丽苏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周立波:海派清口也玩“股”
周立波:海派清口也玩“股”
节日畅想曲
源可寻而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