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杂技滑稽表演的审美特征
2014-08-15李敬友
李敬友
(黑龙江省杂技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滑稽表演作为杂技艺术表演中的重要一种,是“喜剧性的表演形式之一。以语言、动作、形象等引人发笑。其基本特点是通过嘲笑与插科打诨乃至超出常规的荒诞方式,揭露对象的自相矛盾和可笑之处,从而达到批评与讽刺的目的。滑稽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常见于戏剧、小说、曲艺、漫画等文艺作品以及生活中。”须要说明的是,这一定义虽然是整个“滑稽表演”的定义,但是也适用于杂技的滑稽表演,只是其中的“语言”,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指“哑剧语言”(手势、表情、肢体语言等)。
从美学的高度来研究杂技滑稽表演的审美特征,对于杂技滑稽表演美学品位的提升与美学意蕴的深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作为杂技滑稽表演的演员,笔者对此略陈若干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具体而言,杂技滑稽表演的审美特征,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理论层面来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解读。
一、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杂技滑稽表演审美特征的第一个层面,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杂技滑稽表演必须以过硬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与手段、凭借与依托。例如手段(又称“杂耍”),包括用手抛接、耍弄各种物件的技术,所使用的道具有瓶、球、盘、刀、碗、帽等,足球场上的“帽子戏法”,即源于杂技滑稽表演,指的是三顶帽子抛接耍弄的技术。这种技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姿势抛接道具的数量之多而形体、重量不同者为最优。因为手技所使用的道具很多,所以有人也将其称作“杂拌子”。又如戏法(魔术)中的“手彩”,也是杂技滑稽表演常用的艺术形式,它“以灵巧的手法,造成观众视觉、听觉上的错觉、表演各种物件、动物和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如变扑克牌、变钱币等等。这些表演同样技术性很强。
但是,杂技滑稽表演毕竟不是专业技术比赛,技术展示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进行杂技艺术表演,所以技术性就必须与艺术性有机统一。包括动作的艺术化、表情的艺术化、身段的艺术化、服装的艺术化、道具的艺术化等等,有的还要配上背景音乐或伴奏音乐,营造出音画同步、视听一体的艺术境界与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杂技滑稽表演必须做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以彰显其重要的审美特征。
二、真实性与夸张性的有机统一
杂技滑稽表演审美特征的第二个层面,是真实性与夸张性的有机统一。
杂技滑稽表演的内容与形式,均来源于生活真实,真实性是它的根本属性。与此同时,杂技滑稽表演又不是生活原型的简单照搬或机械模仿,而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性升华,做到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其增加了高难动作与惊险动作的趣味性,引人性、动人性。
在真实性与夸张性的有机统一方面,杂技滑稽表演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黑龙江省杂技团原滑稽演员李春来,表演的《杂耍》《滑稽伞衣帽》《滑稽切砖》《针穿气球》《奇特指挥家》《考场》《转盘》《梦》等,均做到了真实性与夸张性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他表演的《转盘》,扮作炊事员,通过耍盘表现一名普通劳动者劳动的快乐,所以这一节目曾取名《快乐的炊事员》,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以其“接地气”为艺术亮点和看点。他表演的滑稽节目《奇特指挥家》,在1995年中南地区杂技大赛中荣获第二名。他表演的滑稽节目《小丑叔叔》,1998年荣获首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滑稽奖邀请赛金奖第一名,荣登榜首。1991年,他荣获第七届意大利国际金小丑比赛金小丑奖。
三、美化性与丑化性的有机统一
杂技滑稽表演审美特征的第三个层面,是美化性与丑化性的有机统一。
所谓“美化性与丑化性的有机统一”,指的是形丑而实美、以丑为美、丑中之美。众所周知,杂技滑稽演员又称“马戏小丑”,其“马戏”的概念,囊括杂技、马术、驯兽等。而“马戏小丑”在整个马戏表演中,既起到活跃气氛、串连全场的重要作用,又起到画龙点睛、点铁成金的重要作用。因此,滑稽演员一般都是全才型演员,杂技中的各种节目,样样来得,而且非常了得。所以在一些扑克牌中,都将马戏小丑印成彩色与黑白两种,作为大王和小王。从某种意义上讲,马戏小丑就是“杂技之王”。
由此可见,杂技滑稽演员以形丑之美成为王中之美,其美化性与丑化性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达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