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杂文精选小辑
2014-08-15陈鲁民
你才是知识分子
如今,一个称谓的泛滥与贬值,通常可以通过这样的句式来表述:譬如一个女性如被恭维为美女,回答可能是:你是美女,你们全家都是美女!还有小姐、老板、经理、教授等都不幸侧身其中。如今,又增加了一个 “知识分子”,有人问你,你是知识分子吗?回答的话是,你才是知识分子,你们全家都是知识分子!这是白岩松近日在央视《新闻1+1》的一个感慨。
这个感慨是有数据支持的。2012年5月份,一家媒体做了一个调查:“知识分子,你让中国失望了吗?”其中,认为变好8.9%,变坏70.4%,不好说20.8%。(央视《新闻1+1》)
这个数据也是有事实支持的。且不说别的,单说故作惊人之语这一点,就颇受人诟病。近日,清华大学法学院一位易姓教授,针对北京一个 “著名”轮奸案,发微博说,即便强奸,强奸陪酒女,也要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更小。此论轰动一时,网上一片谴责之声。再早,2009年,北大法学院教授说,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性精神障碍。2011年11月7日,北大中文系教授在微博上用三句粗口拒绝记者采访。还有,从 “买房就是爱国”,到“大幅提高农药化肥价格,让农民用不起”。从 “农民孩子最好不要上大学”,到 “40岁挣不到4000万就别来见我”,以及 “一天吃六个胶囊,没有吃掉多少铬”等,都是出自著名知识分子之口,雷人雷语层出不穷。
当然,除了雷语不断,公众对知识分子最不满意的还有学术浮躁、急功近利,作风腐败、趋炎附势,脱离群众、不接地气,高傲虚荣、死要面子等等。所以,知识分子评价贬值,每况愈下,“你才是知识分子”的戏谑之语的流行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知识分子,除了在元朝时被贬为 “九儒十丐”,在 “文革”被贬损为 “臭老九” 外,绝大多数时间是受人尊重的,因为他们不仅是科技文化建设的生力军,还因为他们是 “社会的良心”,同时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常以天下为己任。从曾参的 “仁以为己任”到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从顾宪成的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邓拓的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从鲁迅的 “我以我血荐轩辕”,到钱学森晚年的 “病榻之问”, 这些优秀知识分子以他们博学多识,气质高贵,恪守良知,坚持正义,在历史上留下灿烂印记,也赢得了世人敬重。
时下,一些知识分子形象欠佳,威信下降,其实不外乎两条原因:行为不端,出言不慎。前者要靠法纪约束,舆论监督,以使其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后者则要靠个人的谨慎自律,负责精神,要做到不懂的不说,不了解情况的闭嘴,容易误导公众对社会有副作用的免开尊口。平心而论,知识分子发表些雷语,最多不过会受到公众的谴责和嘲笑,还不至于有什么“祸从口出”,但一次次有失水准的胡说八道,哗众取宠的信口雌黄,不仅会使自己名声扫地,有辱斯文,而且也会使整个知识分子形象受损,社会评价降低。
孔夫子早就说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不是不让你说话,而是要你出言谨慎,要说就要有点专业水平。特别是面对当今社会热点事件,站在公共平台,身份特殊的教授、学者、专家们,一定要向公众发出理性的、公正的、有见识的、有影响力的声音。这里,热情、胆大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理性、责任。每次开口时,不妨想想 “你才是知识分子”的嘲弄。
选择性失忆
著名历史学家兼传记文学家唐德刚,曾给很多名人写过传记。他在史学界名气很大,以史料权威、态度认真著称,开创了别开生面的写史方式,是中国口述历史的开创者之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民国历史资料。
不过,他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一个秘密,他采访过的这些著名民国老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都是选择性失忆,能给自己添彩的事记得清清楚楚,说起来眉飞色舞,而自己不大光彩的事,却 “想不起来了”,或 “记不清楚了”。他笔下的传主胡适、张学良、李宗仁、顾维钧全一个样儿,一到关键时刻就胡言乱语。
唐德刚回忆说,给李宗仁作《李宗仁回忆录》采访时很搞笑,李宗仁说得正起劲,满嘴喷白沫,唐德刚就不客气地打断:“你这段说得不对,1927年你没在这个地方。”李宗仁气得直翻白眼。过一会儿,李宗仁谈兴正浓,唐德刚又打断说:“这里面有个事情你没说。”李宗仁就恨得青筋直跳。待唐德刚再打断的时候,李宗仁忍不住怒喝:“我说怎样就怎样!”每次都不欢而散。
为给张学良作《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唐德刚准备了详尽权威的第一手资料,做足了案头工作。每当张学良骂骂咧咧瞎说一气的时候,他就立刻拿出来资料更正,面对白纸黑字,张学良无话可说,只好支吾嗫嚅道:“好吧,可能我记错了,就按你说的来。”
其实,这事也是古已有之。不妨再看看康熙的 “回忆录”。1719年,康熙兴致勃勃地告谕御前侍卫:“朕自幼至今已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五十三只,熊十二只,豹二十五只,猞二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野猪一百三十三口,哨获之鹿已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先说这打猎过程,比利时南怀仁传教士曾随康熙打猎,他在《鞑靼旅行记》一书中描述道,成千上万士兵把那些动物轰出来,赶到康熙前面,让他射猎,而虎、熊那些猛兽,则是打得差不多了,最后再让康熙补上一箭,功劳自然也就记在他的名下了。再说这数字真假,据动物学家介绍,中国北方自然界里,虎是食物链最高端,数目最少,平均要有两百头鹿、一百头野猪的规模,才能养活一只老虎,而康熙的猎物表上,虎与麋鹿、野猪的数量是严重不成比例的,换言之,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这种名人的所谓 “选择性失忆”,倒不是他们格外不诚实,其实也是人性的普遍表现。且不说那些历史名流,就是咱老百姓,也是喜欢说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过去,不愿意提走麦城、马嵬坡的不堪,只不过没人采访、写不进书里罢了。
所以,可以不客气地说,不论古今中外,那些个人回忆录误差都不小,这里边既有刻意性回避的原因,也有 “选择性失忆”所致,结果是不少回忆录都成了自我表扬、自我拔高的欺世之作。书中对他不利的大都不讲,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他有利的则大讲特讲,甚至不惜夸大其词,无中生有;功劳可以格外渲染,以一当十,错误尽量文过饰非,三言两语;与人有隙,皆是别人的毛病,关键时刻,惟我老人家力挽狂澜。只可惜了那些虔诚的读者,花了钱,搭了功夫,却看到的是伪历史、假史实。
时下,名人回忆录满天飞,其中固有唐德刚执笔的可信度较高的真品,自然也不乏充满 “选择性失忆”的赝品,毕竟,像卢梭那样,敢在《忏悔录》里自揭疤痕、自损形象的,迄今也未见第二人。因而,史学界有人不无夸张地说:“要找完人,就看回忆录;要当圣贤,就写回忆录。”而依我管见,如欲求其真,不受蒙骗,读回忆录不如读传记,读传记不如读大事表,读大事表不如读日记。
失落的 “癞蛤蟆”
一直名气很大的“癞蛤蟆”,最近肯定会很失落,很郁闷。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居然只有三成人会写癞蛤蟆三个字。要说这几个字的使用率可不低,常被人挂在嘴上,特别是那些刻薄美女在拒绝求爱者时,最爱说的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既恶毒又决绝,但凡有点自尊心的男士,都会知难而退了。
当然,也有例外。当年,作家沈从文在追求他的学生张兆和时,就被张姑娘毫不客气地列为第十二号 “癞蛤蟆”,在她众多的追求者里,沈从文并不算出众。可是,他有股湖南人的倔劲,一天一封求爱信,一直写了好几年,终于感动了张小姐,最后抱得美人归,“癞蛤蟆”硬是吃上了天鹅肉。
除了拒绝求爱,“癞蛤蟆”三字还有其他用途。民国初年,袁世凯想称帝,开历史倒车,许多人都反对,用种种办法来规劝,北京有个张姓富豪就借祝寿之机送他一个金蛤蟆,隐喻他是痴心妄想。可惜老袁野心膨胀得丧失了理智,最终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了天字第一号“癞蛤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了。
平心而论,会不会写 “癞蛤蟆”三个字,对大多数人的生活影响不大。毕竟,爱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求爱与被拒,难受也好,尴尬也罢,就那么一阵子的事。而且,随着人们的素质提高,拒绝求爱也有了更文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未必非用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句式不可。至于袁世凯那种政治 “艳遇”,则属于小概率事件,也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如果连 “癞蛤蟆”三个字都不会写,由此推断,恐怕与 “癞蛤蟆”难易程度差不多的汉字肯定也写不利索,那么,思想表达,与人交流,都会大打折扣,这就有些不妙。
汉字博大精深,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老祖先造字可是花过大心血,还有仓颉造字令鬼神哭的传说。汉字流传至今,承载了多少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写就了多少动人心魄的瑰丽诗篇,李杜诗,相如赋,薛涛笺,东坡词,四大名著,无不以汉字写成。都说方形字难学,拼音文字易工,可咱不能因其难学就弃之不用,世界上无论哪种文字的掌握都要花大气力的,没有轻轻松松就能拿下的。就说成千上万中国人在拼命学的英语吧,真正会说会写的,寥寥无几,大都成了评职称的敲门砖。
汉字的表达,言简意赅,特点突出,精华多多,美不胜收,绝非一般拼音文字所可比。就说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话, 就具备了风趣、幽默、形象、简练、精准等要素,区区八个字,说的清楚,听的明白,一针见血,无须赘言,用别的什么语言来替代难以达到这个效果。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会写 “癞蛤蟆”三个字,你损失大了。
当然,不会写 “癞蛤蟆”等汉字,并非就是不热爱汉字,缺乏 “中国心”,无非是平常少动笔墨生疏而致。现如今,电脑手机空前普及,无纸化办公蔚然成风,敲键盘几乎代替了一切需要文字表达的机会。特别是一些青年人,一年半载不用笔写几个字并不算稀罕,不要说稍嫌复杂的 “癞蛤蟆”,就是那些简单汉字恐怕都不一定写齐全了,实在令人遗憾。
这里绝不是提倡返璞归真,弃电脑手机不用,但适当地动动笔墨,练练书法艺术,亲近一下老朋友汉字,熟悉一下老祖先留下的国粹,对于锻炼大脑,丰富生活,不无裨益。就是万一遇到要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表达情感时,我们也会运用纯熟,笔下生风,酣畅淋漓,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