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2014-08-14李靖
李靖
摘要:人的行为有道德与不道德之分,人的心理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本文将从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概念、目标、方法、评判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为我们在实际管理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区别;联系
在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应该说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且处在一个日渐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近年来,心理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这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两种教育到底有何区别与联系?我们在这里做个简单探讨。
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1)两者概念不同。这里所说的德育是从狭义方面说的——道德教育,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当前所说的道德教育尤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社会为本的德育活动,目的是为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人。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有着本质不同,它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使受教育者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防治和减少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德育活动,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它侧重满足个体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只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却忽视了心理教育部分。因此,心理教育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育达到的目标不同。道德教育重在通过提供模范人物,使学生认同高尚无私的价值观,模仿先进的行为表现,从而塑造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行。它是从社会需要出发,通过教育使学生融入社会集体生活,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以个人需要作为出发点的心理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学生学会自信、自强、自立、自尊,最终实现人生的长远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3)教育的侧重点不同。道德教育侧重的是人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它的目的是力图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出真善美和假恶丑,能树立鲜明的态度,坚决摒弃邪恶和非正义的事物,积极追求高尚的思想与品行。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多地关注的是个体成长问题,它更倾向于从心理和思想上对其进行干预,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其克服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疏导其内心的种种挫折,教会学生怎样去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给他们自身的种种困境,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挖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
(4)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不同。道德教育通常大多选择的是说教式、灌输式、榜样示范等传统的方式,然后通过课堂、大型活动等途径将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硬塞给学生,从而营造出一种“人人都应该做,人人都必须做”的氛围,让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完全认同它,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标准。而心理教育则更多地采取的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利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课程等形式来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教育者与学生不再是接受与被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等的沟通、交流。心理教育需要的是理解、包容,而不是机械的说教。
二、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1)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都带有很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烙印,倾向于简单的说教和灌输,甚至于很多时候就把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画上了等号,这种模式化的道德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道德观念的渗透和道德心理的培养,直接导致教的人苦不堪言,学的人兴趣缺乏,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远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达到既定目的。道德教育最终的成效,其实还受个体内化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青少年心理上的变化也随之在不断加剧,并出现许多新的情况,需要凭借一定的心理素质去面对的各类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这无疑也加大了他们心理适应的强度。这些是传统道德教育不能很好解决的,却恰恰是心理教育所关注的。
(2)目前我国的教师素质结构导致了两者关系更加密切。受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我国心理学学科一直不被重视,近些年才逐渐被大家关注。目前我国师资队伍中,从事心理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极少,绝大多数是从德育教师转过来的,而且很多是一肩多挑。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我们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从事这方面教育的专业人才也严重不足。因此,心理教育的重担就不得不落到了广大德育工作者身上。所以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是难以分开的。
总之,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各有不同的着力点,也有彼此包含不了的内容。它们是两个无法相互取代的领域,并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