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改进文风的着力点
2014-08-14李凌
李凌
电视媒体伴随式的报道形式、生动鲜活的细节呈现、清新朴实的文风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力戒“假长空”、强化“短新实”仅仅是起步,改进文风不能止步于内容形式上的“短新实”,否则就会只改表面、只改一时,而是必须从根本上更新理念、创新思维、完善机制,切实形成有利于“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利于提升电视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文风。
1.更新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现在,一些电视媒体仍习惯于“居高临下”的宣传理念,以俯视的姿态进行单向的灌输教育。这样一来,受众应该做的只是全盘接受、认真领会、深入贯彻。但事实上,受众往往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拒绝接受。这是因为在信息过剩、渠道丰富的今天,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这一主体地位既表现为接受与否的主动性、接受过程的能动性,也表现为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主动传播的主体,“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就是这一变化的形象说法。
在传播技术、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仍然用宣传思维做新闻只会是自说自话,只有真诚沟通、平等交流和理性对话,才能让受众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共鸣和认同。因此电视媒体必须认真视受众为平等的主体,打破“居高临下”的宣传理念,建立“平等沟通”的传播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明确“为谁报道、报道谁、向谁报道”,明确“报道什么、如何报道、追求怎样的报道效果”。
2.创新思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舆论引导规律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是新闻的追求,但是电视媒体受采制播出周期等限制很难做到。在手机普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出现后,人人都可以成为非专业记者,新闻当事人、目击者都能够几乎与新闻事件同步发布信息。大多数情况下,电视媒体只能是在新闻的第二落点着力。这种着力应该立足“先声夺人”,首先是快速反应,做到在第一个传播周期内发出报道,延迟就可能被误解为失语;其次是深入采访,做到比自媒体提供更多、更全面、更权威的内容;再次是主动回应,做到针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猜测、传言提供客观信息和关键事实。
电视媒体必须注意带领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新闻事件放置在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和解读,让受众通过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充分集纳各方面的观点,让受众在观点碰撞中打破一己的偏狭,形成理性建设性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引导有方、引导有力、引导有效。
3.完善机制,发挥电视传播手段的个性和优势
应该看到,电视媒体在本地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缺席、失语,使其公信力流失;在主题宣传、动态报道等主题先行、话语呆板,使其吸引力流失;在议程设置、舆论引导等方面被动因应、灌输说教,使其影响力流失。电视媒体要形成有利于“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利于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文风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强化“短新实”、摒弃“假长空”是改进文风的基本要求,真实记录、真诚表达是电视媒体的本质要求。因此,电视媒体改进文风就必须在新闻生产全过程和各方面都注意发挥电视传播手段的个性和优势。这不是通过一两篇报道的带动、一两个栏目的探索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
因此,电视媒体必须建立起引导和倒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的工作状态和“抢新闻、挖新闻、想新闻”的业务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采访中扎实深入,挖掘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捕捉鲜活的情节和细节,记录富有个性的同期声;在表达上理性平和,不迎合偏激情绪,不追求辛辣刺激,不诉诸空泛号召,说真话、说实话、说短话、说新话、说通俗易懂的话;在呈现上直观立体,充分使用画面语言,积极运用字幕、图表、动画等手段;在主持上亲切自然,通过娓娓道来的讲述、自然流露的情绪情感建立起对话交流的氛围。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改进文风的过程是深刻认识新闻规律和舆论引导规律的过程,是充分发挥电视传播手段优势和特性的过程,是自觉履行主流媒体功能和使命的过程。电视媒体只有把握好更新理念、创新思维、完善机制这三个改进文风的着力点,探索并形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个性的文风,才能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才能在新的传媒格局和舆论生态中发挥好主流、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