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两会中民生报道的创新实践
2014-08-14姜义双
姜义双
每年的两会都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及时、全面、准确地报道大会议程,传递党的声音,深入解读两会上讨论的重要报告,是党报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
两会报道虽是“例行报道”,但在当前的两会上,民生议题逐渐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也是各家新闻媒体角逐的主战场。因此,每年两会,在新闻源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少党报都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策划选题,用独特的视角、深度的发掘,力争在民生报道中拔得头筹,从而进一步凸显党报的权威高端属性和影响力。
绕不开的民生话题
笔者多年参加两会报道发现,每一年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有关就业、养老、物价、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都会成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今年的全省两会期间,关于如何应对老龄化,如何大力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就有30多位代表提交了同类的建议,关于农村教育、教育均衡化、职业教育的问题,也有20多位代表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这些民生问题既是政府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解决的难点问题,也是关乎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问题,解决的好与坏,影响民心,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传播人民心声,反映人民愿望是党报的重要使命之一,在对两会的报道上,作为主流的新闻媒体党报,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自然也是报道的重点。
为此,无论是在省两会还是全国两会期间,辽宁日报都会围绕民生议题,精心策划,深度开掘。在省两会召开前,辽宁日报都会派出记者采访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人,提前打探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生问题的内容,随后根据这些内容精心设计报道方案,细化报道主题。
围绕民生热点做文章
围绕两会上涉及的民生问题找新闻,然后进行深度的剖析解读,这是辽宁日报两会期间除正常议程报道外,呈现出来的一个鲜明特色,凸显了党报在重大报道中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眼下,雾霾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关广生代表提出了《关于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的建议》。得到这一信息后,辽报记者随即采访了省环保厅负责人,写出《呼吸清新空气不应是奢望》的稿件,就我省正在开展的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效果以及下一步将要制定的立法、出台的政策和措施等群众关心的内容,一一予以回应,在读者中产生热烈反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将继续提高10%。政府推出的这一举措,对于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来说可谓是新年伊始的一份民生“大礼”,但如何理性看待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消除攀比心理和一些不合理的幻想,辽报记者就这些问题,请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在今年推出的两会专刊中,辽报记者采写的《织就更大更密的民生保障网》一稿,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句话,先后采访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卫计委、省教育厅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深刻阐述了这两句话背后的深刻内涵。
贴近民生成就深度
不可否认,在两会报道上,一些新兴媒体和都市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以娱乐新闻的报道手法,追逐明星代表委员,或者断章取义放大部分“雷人雷语”,这种将新闻事实肢解的报道倾向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甚至造成新闻失实。
深度决定高度。辽宁日报在两会的报道中,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着眼于省委省政府改善民生的努力,深挖新闻背后的资源,理性分析每一个政策出台的背景、客观条件和深远影响,详细阐述政府推出的民生举措的进展、效果和方向,为赢得群众的理解、汇集民意,充分发挥主流舆论引导的优势和党报的权威性。
去年是人大换届之年,上一届政府实施了大量的民生工程,对此进行梳理,不仅可以推进今后民生工程的开展,还可以增强人民的发展信心。
为此,辽报记者深入采访了政府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企业工人、农民等各方面的代表,形成了稿件《过去五年民生承诺全兑现》,文章通过引用大量的事例、数据及受采访人的切身体会,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过去5年全省人民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此文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情感关怀,一经发表,就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当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不利情况下,振奋了精神,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精心组织稿件的同时,辽宁日报的两会专刊每年都开设了民生话题、代表声音、权威解读等栏目,形式鲜活,观点新颖,力争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在一张报纸上找到答案,进而化解民怨,消除杂音,凝聚起舆论引导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