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环境下的传统陶瓷艺术出版
2014-08-13罗汉儒
[摘要]在经济和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数字化和新媒体等技术型因素的影响已经渗透多种领域,而在传统陶瓷艺术出版产业的链条中,这种影响也被很快地显示出来。数字化介入传统陶瓷艺术出版,为该产业以及传统陶瓷艺术出版物在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上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文章试图从宏观角度对数字环境下传统陶瓷艺术在出版业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在这种新特点的影响下需要完善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字环境;传统陶瓷艺术出版;新特点;完善
[作者简介]罗汉儒,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数字化在出版产业中已经形成自身的强大力量,且发挥着实效性作用。传统陶瓷艺术在艺术出版领域中占据特别位置,现在的传统陶瓷艺术出版多在拍卖图录和艺术画册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加之传统陶瓷艺术出版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且极易受到时代影响的特质,在数字技术环境下更加鲜明地呈现出其在新环境下自身发展的特点。当然,探索这些特点的具体内容已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这种重点的研究范畴需要扩大至一种更为深入的方面。那就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陶瓷艺术的自身价值定位,以及如何能够积极利用数字环境的有利时机进行一系列自我完善。
一、数字环境下传统陶瓷艺术出版呈现的新特点
对于中国传统印刷和出版模式而言,数字及新媒体在出版中的应用及扩大,与其说是对传统出版产业模式的巨大冲击,不如说是在我们面临日益严峻现实问题时的必然发展。在这种潮流下,传统意义上的陶瓷艺术出版接受严峻考验。在历年由中国科学出版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我们可以在产值方面管窥这种现状。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为213亿元, 2007年达到362亿元,到2009年以799.4亿元的产值稳超中国传统出版的生产总值。那么在新媒体等技术型方式介入后,陶瓷艺术出版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呢?
1. 数字环境下陶瓷艺术出版传播形式的优越性
我们首先要知道在传统陶瓷艺术出版所固有的存在价值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数字环境下陶瓷艺术出版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图书及出版资源的价值优化。而数字化及新媒体因素的介入后,其自身在传播上的优势便得到明显的体现。传统陶瓷艺术出版即是以实体的纸本图书之形式而存在的,这种模式下,陶瓷艺术出版的产品在形成正式成品之前所经历和依托的是一个非常严谨且相对漫长的过程。不仅是理论类的陶瓷艺术书籍的出版,即使是图版的陶瓷图书的出版,也需要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后,其传播媒介也无非是在书店或者拍卖场等区域性质的场合,属于“人—物—人”的传播过程。但是在数字因素介入陶瓷艺术出版之后,则在这种传播轴上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传播形式上,数字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是依赖网络信息平台和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作为载体和支撑来展现其在传播上的优越性。与传统陶瓷艺术出版相比,这种特点虽然在书本的传统功能与形式上有了颠覆性改变,但无可否认的是其在陶瓷艺术出版信息的传播上有着更便捷的传播形式。这种高速度的传播速度,也使得读者在更为方便的基础上获得这些资源的阅读,包括陶瓷艺术理论、陶瓷艺术图片等方面的信息。而且这其中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诸如视频、PDF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让读者可以直观地与电子出版物进行有效沟通,在技术支持条件下实现读者在获取资源过程中的“即时性”和现场感。这些新的媒介也让数字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出版形式和创新上也有所启发与扩展。因此,这种高质量的传播途径与高速度传播也相应使得出版物在信息时效性和互动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
2. 数字环境下陶瓷艺术出版资源依赖的变化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是我国现阶段陶瓷艺术出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实现在出版产业链条内部的资源优化,也是研究陶瓷艺术出版内部对不同资源依赖程度的体现。虽然传统的陶瓷艺术出版与数字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所要求,且着重于一些专业层面的要求,如对出版知识、瓷器的艺术欣赏与分析等工作内容的技能要求等。但是在数字和多媒体作用于陶瓷艺术出版之后,相对传统出版模式和出版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产业,这种对资源的依赖与需求则出现较明显的变化。
首先,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上,数字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获得空前的解放。传统陶瓷艺术出版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是根本性的,其依赖的自然资源即纸张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林木资源,而且这种依赖是绝对性依赖。据原新闻出版总署所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仅在2009年我们出版所用纸张量达到624.95万吨,对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的依赖,无不成为传统艺术出版产业的发展“悬头剑”。相对数字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则是另一番景象。正如上文所说,因为数字、新媒体等技术性因素的介入,艺术品出版在出版形式(出版物的材质、材质标准等)上有了很大的可调控空间。因此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上,其有更大的自由性,这成为解除这把“悬头剑”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次,在对技术及人员素质等资源的依赖上,基于数字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所借助的媒体及出版方式,其不可避免地对数字媒体等技术资源有着极大的依赖性,相应地对人员也有很高的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对人员在计算机、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培养相应的数字化技术人才以及优化现有技术、引入先进技术,从而将实体的陶瓷艺术品转换为可以与观众互动的电子出版物,成为其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在对资本和基础设施资源的依赖上,两者也存在差异。数字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因其特殊性,在这两方面的要求及依赖性相对较高。
二、陶瓷艺术出版在数字环境下自身发展的合理完善
在社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潮流中,陶瓷艺术出版在数字环境下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面对数字化的大环境,陶瓷艺术出版要在新环境下考虑自身价值的定位,以及在传统思维模式发生转变下的应对等问题。
1. 明确数字环境下自身的价值定位
在数字环境下陶瓷艺术出版的自身定位上,应该走出一个思维误区,那就是认为数字化的陶瓷艺术出版物会成为传统纸质陶瓷出版物的完全替代品。事实上,数字环境下的艺术出版虽然在出版形式和出版途径上与传统艺术出版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归根结底其终究不能替代传统出版成为唯一的话语者。相反,数字化的艺术出版是在新形势下对传统陶瓷艺术出版功能内部的扩大。笔者认为其自身价值定位应建立在一种服务补充性的基础之上,而这也是在形成这种补充之后对陶瓷艺术出版资源的价值优化。
所谓服务补充性的价值定位,是一种基于传统陶瓷艺术出版在行进过程中的不足及弊端而产生的定位,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进而改善甚至消除弊端。而数字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传统意义的陶瓷艺术所不能达到的块面作出补充。诸如在时效性的传播上、按需发行不至资源浪费上,以及在数字出版与图书馆、拍卖行、画廊等艺术机构的互动联系上,都是这种服务补充性价值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对数字环境下陶瓷艺术出版的客观评估和审视。
2. 掌握接受群体在思维上的变化与应对方式
陶瓷艺术出版在数字环境下健康发展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其受众群体在思维定式上的影响。这是因为数字化的技术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而陶瓷艺术出版物又是相对小众的读物,因此就十分有必要关注陶瓷艺术出版物之受众群体在思维上的变化。在传统形势下的陶瓷艺术出版也在关注接受群体在思维上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对陶瓷艺术图书出版进行一些有利的调整与改善。但毫无疑问在这其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当陶瓷艺术出版物成品问世以后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不能及时根据这种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控和更新的可能。而数字化艺术出版则可以在这种情况出现后,及时利用数字技术即时修改陶瓷艺术品的数据和图片,从而将错误的影响降到最低。虽然数字化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具有在接受群体思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存在有力的应对方式,但对于接受群体在思维上的变化,仍要将其作为陶瓷艺术出版的首要思考因素。这样才能将陶瓷艺术出版的价值最大化,也使陶瓷艺术出版中数字化技术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与数字化形成了独特而普遍的冲击力,中国很多产业运作过程都经受着来自传统产业模式与数字化新型产业方式交替结合的冲突。对于同样接受这种影响和冲突的陶瓷艺术出版,分析其在新技术环境下的定位及价值,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最终能够合理提出数字技术环境下陶瓷艺术出版进一步完善发展的指向:融合两者的优势,让陶瓷艺术出版业更上一层楼。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我们在以上的分析探讨之外,同样不能忽视数字环境下陶瓷艺术出版物精品化的构建问题。所谓精品化,不仅是对陶瓷艺术出版质量上的追求,也更是在内容上的追求。数字化的陶瓷艺术出版离开了传统形式下纸质书本的限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因此对其在出版物质量上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陶瓷艺术品在选择出版物时对其内容质量的精准把关,追求其精品化。只有如此,才能使数字环境下的陶瓷艺术出版进一步发展,走不断探寻数字化陶瓷艺术与传统出版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