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相关因素的研究及进展
2014-08-13梁青
梁青
脑卒中属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 多发于老年人群, 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脑卒中后抑郁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精神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降低其生存质量[1]。为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相关因素的关系, 本组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7例与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7例(观察组)与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27例(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16例, 女11例, 年龄43~71岁, 平均年龄(57.36±3.02)岁;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50分。对照组男17例, 女10例, 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21±3.13)岁;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50分。两组在性别及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54例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CT检查等确诊为脑卒中, 病程均>3个月, 且意识清楚, 无精神病史;排除合并其他脑器质性疾病、病前有抑郁障碍及严重失语或痴呆等患者;本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54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向54例患者均发放SSRS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SDS量表, 对其社会支持情况及抑郁严重程度进行调查, 量表均由患者自愿填写, 完成填写后, 将量表收回并统计。其中SSRS量表主要包括主观支持度、客观支持度及支持利用度[2];SDS量表包括20个项目, 按照四级评分标准,评分由1~4分, 表示抑郁程度逐渐加重, 可直观反映患者的抑郁情况[3]。
1.4 观察项目与指标 ①对两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因子分进行比较;②对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因子分的关系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因子分对比 观察组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因子分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因子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因子分对比(±s, 分)
注:两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因子分对比, P<0.05
1.83±0.36 3.96±0.58 7.135<0.05组别 例数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观察组对照组27 27 t P 1.62±0.31 3.92±0.35 7.031<0.05 2.38±0.34 4.79±0.28 7.264<0.05
2.2 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因子分的关系分析 观察组的SDS评分为(66.93±3.12)分, 对照组为(28.36±3.06)分;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出, SDS评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呈负相关。
3 讨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 抑郁的长期存在将对其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严重影响, 因抑郁的严重程度与社会支持因素关系密切, 因此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包括家庭支持、社会团体支持及医护人员的支持等, 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本研究就本院收治的5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对照组)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观察组)的SSRS评分与SDS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因子分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虹彦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 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 社会支持不足为引发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预防或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应该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社会支持。
[1]王晋芳, 邰迎东.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抗抑郁治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05):564-565.
[2]张勇军, 张献共.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精神医学杂志, 2009, 22(04):273-275.
[3]勾丽洁, 许士奇, 刘旭东, 等.社会心理因素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河北医药, 2010, 32(02):165-166.
[4]李虹彦, 马洪喜, 张志茹, 等.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相关因素的研究与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3):4730-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