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行考核评价方式的三大缺陷

2014-08-13李克军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组部经济指标招商引资

李克军

翻检1979年以来中组部及各地有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相关文件就会发现,这些“文本规定”虽然突出了经济工作,但也都强调了“两手抓”和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要求。特别是2006年中组部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在考核内容、扩大民主及严密考核程序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令人遗憾的是,实际运行的政绩考核工作与制度设计初衷相去甚远,“唯GDP”倾向和考核失真等问题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政绩观和偏重于经济指标的考评体系互为因果,形成了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如果浏览近些年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的讲话,可以看到,“突破”“赶超”“跨越”“腾飞”“升位”“翻番”“弯道超车”等词汇最为常见,对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这几项大指标尤其看重。在各种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中,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跨越发展雄心”列为主要差距;而在整改措施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的口号往往格外显眼。一些媒体片面地宣传GDP“晋级升位”的典型,甚至高调推崇“摒弃‘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观念,树立‘干多大事就能筹集到多少钱的新思维”。在2006年中组部关于政绩考评的新办法出台后,尽管各地的考评内容都增加了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指标,但在分值权重上依然向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倾斜。

普遍实行的计分制使“可测度性”偏高的当期经济增长指标决定着考评结果,而难以测度的社会发展和社会评价指标则成了陪衬。2007年,某省H市对所属县(市、区)进行考评时确定了31项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评价三大类。考评结果是:经济发展部分,最高得分与最低得分相差22.45分;社会发展部分,6个参评单位均为满分,分差为0;社会评价部分,分差只有3.1分。该省J市的考评结果显示:GDP分差7.85分,财政收入分差51分,税收分差7.17分,进出口和招商引资分差6.14分,固定资产投资分差11.9分,而基础教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这几项的分差总和只有2.7分。Y市是个煤城,因煤炭走俏使主要经济指标超常增长,被考评的下属县区最高得分为230分(满分100分),最低得分为114分,差距超过了一倍。其中,GDP分差12.5分,财政收入分差66.3分,招商引资分差9.8分。社会发展等指标的分差很小,很多项目是零分差。由此不难预测,即使按中组部的新规定,将涉及社会发展和民生指标的权重提高一倍以上,仍然难以改变“几项经济指标定乾坤”的局面。

偏重于对上负责的领导体制和部门“执考”的考评机制叠加在一起,强化着上级对下级的政治压力,助长了迎考中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某省2005年确定的考核指标为31项,2007年增加到51项。市对县、县对乡的考核,一般都设计了30多项指标;执评单位包括纪检、组织、宣传、统计、财政、经贸、教育、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20多个部门,有的地方多达30个部门。对于有些考评项目,执评单位又做了进一步分解,细化出若干子项目,分数最少的只有0.5分。由于很多工作既没有法定的统计数据,又难以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检查验收分出高低,所以只能用“是否发了文件、是否有图板上墙”之类的条件来评定分数。为强化考核力度,有的地方一年要签订几十份责任状。每到年底,各地都要大做“补课升级”“突击迎检”之类的表面文章,还要热情招待考评检查团、组。没有列入法定统计范围的很多数据,则普遍存在随意编造、虚报浮夸的问题;即便是法定数据,也难逃“长官意志”的左右。凡此种种,不但使很多考评方法流于形式,也使考评结果不同程度地失真走样,并且增加了工作成本,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猜你喜欢

中组部经济指标招商引资
中组部在汉首次成为独立机构
中组部划拨1.808亿元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
浅议招商引资与地方经济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人社局荣获全市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奖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策略研究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中组部如何管理“名单”上的干部
解密中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