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7009例动物致伤病例特征分析
2014-08-13马剑平陈忠伟陈思韩刘盛元王长义
马剑平,赵 丹,陈忠伟,陈思韩,刘盛元,王长义,2
(1. 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广东 深圳 518054;2.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广东 广州 510080)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宠物饲养已日益普遍化,由此引发的动物所致伤害已成为新时期典型的公共卫生问题[1]。动物所致伤害的形式主要为咬伤、螫伤、压伤、刺伤、摔伤、踢伤、啄伤以及抓伤,而咬伤是动物性伤害的最重要形式。为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动物致伤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本文对深圳市南山区2012年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中动物所致伤害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数据,利用全国统一的伤害监测报告卡,由经过培训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询问。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伤害发生时间、地点、伤害的性质及临床处理等。
1.2 伤害的定义 伤害是指由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等[2]。
1.3 统计学分析 登记资料经整理、核对后,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AS9.1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差别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2年南山区哨点医院共监测伤害病例38179人,其中男性24306人(63.66%),女性13873人(36.34%);年龄28.87±16.82岁,最小1岁,最大106岁;深圳市户籍21088人(55.23%),非深圳户籍17091人(44.77%)。表1显示动物致伤7009例,在南山区伤害构成中排第2位,若以哨点医院覆盖常住人口估算,动物致伤率约为1%。
表1 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伤害发生构成情况
伤害发生原因人数构成比(%)跌倒/坠落1888349.46动物致伤700918.36刀/锐器伤468112.26钝器伤406510.65车祸18114.75其他17304.52
2.2 年龄、性别情况 不同年龄均有发生,以20~40岁人群比例最高(约50%)。不同年龄组的男女人群动物致伤的构成规律不同,40岁以下人群男性构成比大于女性,而40岁以上人群则女性大于男性(2=44.93,P<0.0001)。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动物致伤的不同特征构成情况
年龄(岁)男女合计<10547(57.10)411(42.90)958[13.67]10~388(55.59)310(44.41)698[9.96]20~1081(49.38)1108(50.62)2189[31.23]30~728(56.39)563(43.61)1291[18.42]40~537(49.27)553(50.73)1090[15.55]50~225(46.58)258(53.42)483[6.89]>60134(44.67)166(55.33)300[4.28]合计3640(51.93)3369(48.07)7009(100.00)
()内为行构成比%,[]内为列构成比%。
2.3 其他特征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动物致伤在四个季度均有发生,以第1季度最低,第3季度最高,且基本集中在白天和晚上,夜间很少。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其次是学校和公共场所、公共居住场所,三者约占90%。伤害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肢和下肢,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回家,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不同特征动物致伤构成情况
特征人数构成比(%)发生季度 第1季度133319.02 第2季度170524.33 第3季度213730.49 第4季度183426.17发生时间(按每天24小时计) 1~6 h1642.34 7~12 h248435.44 13~18 h246535.17 19~24 h189627.05发生地点 家中408458.27 学校与公共场所119417.04 公共居住场所105215.01 公路/街道4716.72 其他2082.96伤害部位 上肢564080.47 下肢115516.48 其他2143.05伤害结局 治疗后回家693098.87 观察/住院791.13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动物致伤在南山区伤害构成中已经排在了第2位,动物致伤率约1%,高于上海的流行水平[3],这可能与越来越多的家庭饲养宠物及人们对预防宠物相关疾病的知识缺乏有关。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饲养宠物的家庭比例高达7.1%[3]。常见的致伤动物有犬、猫、鼠、蛇等,但主要为犬类[4-5],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高于发达国家[6-9]。因此,开展以犬类为主的动物性伤害预防显得十分必要。
本研究发现,动物致伤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其中以20~29岁最高,这与王长林[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40岁以下人群发生动物致伤的男性构成比大于女性,而40岁以上人群则女性大于男性。40岁以下是男性较多,可能与经常逗弄动物有关,而40岁以上女性较多可能与喂养动物机会多有关。
2012年南山区动物致伤在第三季度构成比最高,这主要与气候炎热、动物性情容易暴躁、动物外出机会增多、人们穿衣服较少等因素有关[1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以及公共居住场所,伤害发生的部位主要是上肢,可能动物致伤大多是人们在伸手逗弄动物时发生。这提示对于动物性伤害的干预工作应主要集中在动物饲养者及其邻居、带宠物出行密集的场所。
本研究存在几个局限:①数据来源于哨点监测,不能反映南山区的整体情况;②数据收集采用全国统一伤害报卡,对于狂犬疫苗注射情况以及致伤动物的种属、性别、品系等特征未做调查;③数据来源于哨点医院门诊系统,对于动物致伤后未就医的人群存在遗漏。
动物致伤的预防需要多部门的合作才能完成,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对宠物饲养的管理,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从源头上降低狂犬病的发病风险。②加强对宠物饲养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健康养犬知识的知晓率,加强文明养犬执法力度,带宠物出行时配备安全工具(狗链、嘴套等)。③让居民知道,即使轻微的抓伤和舔伤也不应忽视,应及时清洗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深圳市南山区将对犬咬伤进行社区层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综合干预,为我国出台动物致伤防治指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谭亚飞,刘华辉,张平雨,等. 社区居民对宠物传播疾病认知及伤害情况调查[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5):361-363.
[2] 王声湧. 伤害定义及分类[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0):987.
[3] 杨屹,王静,傅灵菲.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被动物咬伤流行病学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5):200-202.
[4] 田华伟,王家庆,程慧,等. 2005年福田区疾控中心门诊2552例动物咬伤病例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2):218-219.
[5] 王传林,李英杰. 8158例动物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9):924.
[6] Roseveare C W, Goolsby W D, Foppa I M. Potential and actual terrestrial rabies exposures in people and domestic animals, upstate South Carolina, 1994-2004: a surveillance study[J]. BMC Public Health,2009,Feb 23,9:65.doi:10.1186/1471-2458-9-65.
[7] Macbean C E, Taylor D M, Ashby K. Animal and human bite injuries in Victoria, 1998-2004[J]. Med J Aust,2007,186(1):38-40.
[8] Ostanello F, Gherardi A, Caprioli A, et al. Incidence of injuries caused by dogs and cats trea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a major Italian city[J]. Emerg Med J,2005,22(4):260-262.
[9] Tenzin, Dhand N K, Gyeltshen T, et al. Dog bites in humans and estimating human rabies mortality in rabies endemic areas of Bhutan[J]. PLoS Negl Trop Dis,2011,5(11):e1391.
[10] 李芸. 2078例动物咬伤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