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乒乓球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①——以钦州市第一中学为例

2014-08-13杨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9期
关键词:实验班差生分层

杨军

(钦州市第一中学 广西钦州 535001)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新课程标准改革,这对于每一个学校和教师都是考验。各个学校都在尝试新课程改革。广西各县市部分学校尝试选项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对学生培养学习体育技能有所提高。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此,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分层教学法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评价方法,这就最大限度的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1 分层教学法含义和特点

由于受遗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人认知水平和运动基础都有这差异,因而分层教学就是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基础、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特点来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师根据差异安排不同的教学计划、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方法。其显著特点就是根据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促使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高一年级4个班级共200人,分为2个实验班,2个对照班。高一年级共26个班1300人中。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学校体育学、体育训练学、体育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等相关教材;通过知网收集了大量有关教学法和新课程改革的文章,为本文理解和把握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2.2 实验法

随机抽取我校高一年级的4个班级,其运动参与度与体育基础基本相似。实验班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基础个体差异特点,把学生分成好“优”“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教法和评价方式。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

2.2.4 问卷调查法

此问卷主要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和参与度等。对实验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7.50%。运用再测信度检验,用同一问卷,两星期后对同一样本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两次测试结果系数为0.81,可见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为了保证问卷的效度,访问了6位专家(2位教授,2位副教授,2位高级教师),他们对问卷的问题与期望了解的目标一致,所以问卷具有一定的效度。

表1 两实验前组成绩比较

表2 实验后两组成绩比较

表3 实验前两组学生参与度比较

表4 试验后两组学生参与度比较

3 分层教学法实验过程

试验时间为一学期,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班把学生按照技能基础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生”三个层次。技能基础以统一测试乒乓球的三大技术为指标(推挡技术、攻球技术、搓球技术)。这三大技术涉及到控球技术、防守技术和进攻技术能比较全面的反应学习者的体育基础。

实验班在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优等生主要是发展技战术能力,中等生规范掌握基本动作,差生主要是明确概念,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在教学内容上,优等生以强化技术动作和比赛为主;中等生以安排一定强度的练习为主;差生以单个技术动作练习为主。在教学方法上,优等生注重全面发挥个人创造力、形成自我打法,强调竞争力;中等生夯实技术,鼓励向优等生靠拢;差生逐渐掌握技术,向中等生靠拢。在教学评价上,优等生到差生都是根据目标设定来进行评价。如:在推挡技术评价中优等生1min内完成55次,中等生完成40次,差生完成25次即可得到相同的分数。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结果

为了说明实验的效果、检验教学方法的意义,实验法主要通过观察实验前后测试对象的变化幅度来说明问题,因此下面将对实验前后进行T检验。

学生的实验前后的成绩直接可以反映出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学生实验成绩的提高成绩测试方法为推挡和攻球,考核方式以一分钟击球回合计算,搓球以教师发10个球学生回搓个数来算,分为5个直线5个斜线(见表1、表2)。

从表1可以知,实验前P>0.05表明两组差异不具显著性,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乒乓球基础技术相当。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后,从表2可以看出,P<0.05表明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实验组的成绩要优于对照组的成绩;从组内来看,实验组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是学生身心愿意投入到学习中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其主要表现为参与的次数、学习的热情、投入的力度、学习的刻苦性、与同伴的协调、与教师的配合、学习过后的反思等。(见表3、表4)

从数据来看,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参与度基本相同,只有一些细微的异同,但这不影响整体的参与水平。而试验后从数据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有着较大差异,实验班学生90%的学生表现积极,对照班学生60%表现一般态度冷漠,没有积极性,此时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方式来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4.2 实验分析

4.2.1 学生方面

分层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提高,主要还是在于内在动机的挖掘,让学生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学习方式这非常重要,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被提高,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和身体都会产生相对愉悦的状态,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敏,记忆力更加持久,身体处于放松和协调状态对技能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学习气氛的浓厚也会提高同学彼此互相学习、竞争的意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2.2 教师方面

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挖掘教师的学习需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教师通过根据教学大纲,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内容都不同的安排,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得到发展,使优等生充分发挥体育优势,形成体育技能个性化;中等生的同学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向更高层次学习的欲望;鼓励差生积极地学习,提高其学习的动机。从各层次来看,教师可针对同一层次的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而对于个别的优等生和差生出现的个性问题,可以单独指导,因而提高了讲课的效率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4.2.3 学生与教师的交往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以教材为媒介与学生交往,整个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度也极大地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做到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学情和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来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安排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了教师更深刻的关注,学生对教师也会产生亲密感,从而有利于整个教学气氛,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5 结语

通过实验,实验班学生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发展,这说明分层教学法适合符合学校体育教育规律,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实验班学生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对照班,这说明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符合学生心理要求,是学生喜爱和接受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之分层教学法适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并具有一定的成效,能够使学生得到整体的提高,对学生终身意识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1] 武笑玲.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4):44-45.

[2] 卢佩霞,郑红卫.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3):107-109.

[3] 宋元平.对“班内层次调整”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7):40-42.

猜你喜欢

实验班差生分层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雨林的分层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在书上睡觉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