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学习,让地理课堂更精彩

2014-08-12王克美

考试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过程

王克美

摘 要: 探究式学习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这些在地理课堂教学时应如何运用?运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探究式学习 注意问题

一、探究式学习的涵义

在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大力提倡和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行。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它更强调:

1.参与和过程:探究式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他们。

2.平等和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学习的成果是学生合作的结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因此,探究式学习过程实际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竞争和对立的过程。

3.鼓励和创新: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这正是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式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让学生的探究兴趣贯穿每一节课的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而只有是自愿的,结果才是最有意义的。如何让学生的探究兴趣贯穿每一节课的始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师生关系民主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特别是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这种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情感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较容易接近你,就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二是学习内容悬念化。悬念,能引起好奇、追究答案的强烈愿望,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例如,教学“地球运动”时,一开始我就把课本上的图“1.18”展示给学生,学生很自然地产生疑问: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呢?这样学生的好奇之火就被点燃,激起了积极的学习动机。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地球自转等知识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随着悬念的诱发和解决,学生不知不觉地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掌握了知识。

2.让时事热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时代在发展,并且总是在不断制造热点问题,教师不能视而不见,错失教育良机。应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利用学生对这些事情的兴趣,作为他们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切入点,化平淡为生动,提高学习效率。如利用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灾害给舟曲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个热点,及时组织学生探究有关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分布,以及泥石流产生的危害,并进一步探究怎样面对泥石流灾害。

3.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探究。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掘真理。新教材中“活动”正是以讨论发掘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炼思维、展开讨论、寻求答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地球仪时,我让每组学生看着地球仪,看到什么告诉大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争相发言,有的学生甚至调皮地说:“我看到地球仪上有个苍蝇。”这种活动课所达到的探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也可以组织辩论赛、课堂讲座等形式,要求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的双方收集信息、加工处理、准备充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自我分析判断、自我检查监控、自我反思矫正,而且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4.写小论文,强化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为巩固探究成绩,检验探究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发表观点。如在学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后,我根据农村中学这一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后注意观察田里的草木、庄稼、大风过后倒伏的大树;家里开厂的同学,回去问一问父母,天气给工业生产带来哪些损失;还可以调查天气对建筑、公共设施、交通、旅游的影响。学生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再结合自身认识,写了一篇小论文“天气的功与过”。这样,学生的实践探究得到了巩固,同时锻炼了活动能力。

5.让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中。每位学生都会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无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也无论问题是否与本课知识有关,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应给予鼓励,因为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是课上无法解决太多的问题,而只能解决主要问题,更多的问题有待课后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信息解决。如前所述:唐山为何地震?我们这里会地震吗?等一系列问题都可留给学生课后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环境。进行探究式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备教学工具,实验经费、一定的活动空间等,探究式学习的各个步骤都需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则探究式学习将难以进行。还需学校管理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成功完成一次探究式学习。

2.特别重视探究过程,而不是结论。

因为供给学生进行探究的题目,结论多是早有的,即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要学生探究、发现,只想让他们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因此,其过程富含教育意义。

3.根据探究式活动编排新课的顺序。新课的进行顺序不必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应根据学生实际,围绕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动的设计安排,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

总之,探究式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意义很大,特别是对于地理课程中抽象的、学习难度大的知识点,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把探究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过程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