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古镇建筑空间分析与休闲旅游景观设计
2014-08-12褚兴彪
褚兴彪
摘 要: 本文针对杨美古镇建筑古镇的空间进行分析,并对其旅游中产生的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资源浪费严重、景区(点)设施老化、吸引力不够、恶性竞争剧增等现状,提出在强化杨美古镇建筑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节点休闲旅游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其中以沿左江边缘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强化整体内容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为重点,以完善旅游市场配套设施为辅。在原有旅游模式的基础上打造“文化底蕴,集体传承”的休闲旅游特色模式,加强景点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效应。
关键词: 杨美古镇 休闲旅游 景观设计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效率提高使得现代人有强烈的休闲需求。在这样的背景支持下,旅游与休闲相结合形成了休闲旅游的概念。休闲旅游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目的,离开定居地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与休息的行为[1],这种旅游方式正对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旅游景区的发展提出适宜的概念规划。概念规划的成果往往作为一种战略性、指导性的技术文件,用作决策依据与参考[2]。本文针对杨美古镇进行空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休闲旅游进行景观优化设计。
1.杨美古镇建筑空间
杨美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距离南宁38公里左右,处于左江下游,三面环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鲜明。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空间的文化传承脉络明确、空间布局自由度较大、景观视觉奇特度良好,古镇建立于宋代,高峰期发展主要在明清,现存建筑主要是清代所建,青砖黛瓦石板路是其建筑基本视觉特点,古木秀竹与江天一色的对比是其景观特征。
1.1建筑装饰特征。
杨美古镇建筑空间装饰主要集中在屋顶、屋檐、大门、窗等部位。屋顶装饰在杨美古镇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对屋顶的装饰包括三大方面:屋檐、屋脊、山墙。屋顶的装饰特点:屋顶正脊及垂脊,古镇民居以穿斗式和砖墙式结合的方式构筑,装饰纹样以祈福纳祥者居多,反映了本地民俗的特征。古镇上的建筑外墙多采用清水砖砖墙,窗子分为两种形式,即木板做成与雕饰精美的漏窗,一般门窗都有大部分面积透雕,有平衡视觉和强调视觉重点的作用。古镇民居大门一般做成门楼形式,门内凹,强调空间的层次和轴线。门分两种,一种是大门,主要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体量较大,较为厚重。大门的装饰重点在于强调其气势和威严之感。杨美古镇建筑的大门门扇简洁朴素,形成跋盘的造型,富有情调。
1.2空间连接。
杨美古镇的选址深受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它选择三面环水的高地,具备东南风水理论所要求的“枕山”、“环水”、“面屏”要素。在如此优越的大环境下,微环境中的民居建筑空间也十分注重强烈的序列感,空间连续不间断,富有节奏感。其单独建筑往往形成“檐廊—堂屋—庭院—卧室”的格局,民居多为两进及三进的形式,有的甚至达到五进,整个古镇以一道中轴线居中,分为主要巷道——次要小巷——入户巷三个阶梯层次,纵横主巷道的连接有景观节点,整体空间交通组织形式为自由式,体现了清代村落景观的典型样式。
2.杨美古镇旅游景观现状分析
针对杨美古镇的现状,可以知道其作为旅游地进行开发,主要集中在古建筑的装饰特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三部分。在社会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这三个要素具有异文化特质,自然成为现代城市人休闲旅游的场所。杨美古镇的建筑空间在得到保护的同时,必须注意其周边环境和休闲旅游开发带来的正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对其景观进行优化审计与分析。
2.1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杨美古镇旅游产品以散客购买为主,主要景点以参观、美食型为主,缺少参与性的游乐项目,游客容易出现审美疲劳,无法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在购物方面,旅游纪念品以地方土特产饮食为主导,缺少不同档次,尤其缺少高档次、精美的纪念品,特别缺少由地方土特产加工而成的纪念品。
2.2旅游资源浪费严重。
杨美古镇已开发的旅游景区点虽集中在核心景区,但分属村、个人所有,管理权限不集中造成资源浪费,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且,给旅游业带来更大损害的是景区点之间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景点,不可避免地出现恶性竞争和喊客拉客现象,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已迫在眉睫。
2.3旅游景区(点)设施老化,吸引力不够。
近几年来,杨美古镇现有景区点中,除大门景区、主要景点景区对设施有所投入外,其余如江边、普通宅院等景点仅处于维持生存状态,普遍存在接待设施陈旧、景点老化、对游客吸引力下降的现象,景区点因为资金有限,自主发展能力不强,无力对现有景点进行更新改造,逐渐丧失竞争优势,亟待更新改造,达到等级景区标准。
2.4旅游秩序堪忧,恶性竞争剧增。
一是旅游上秩序难治理,村内围追兜售、强买强卖、店外经营、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而且景区内新建筑特点与原建筑特色融合度不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二是喊客拉客、围追兜售难根治。由于杨美古镇是封闭型景区,区内村居民1千余人,秩序难管理,个别地段喊客拉客、拦车追客、围追兜售现象依然存在,影响旅游形象。特别是纪念品流动叫卖人员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村妇女或企业下岗老女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从严执法经常引起游客、旁观群众的反感,就算抓到充其量收缴物品,处罚根本无法到位。
针对以上不足,根据休闲旅游的特性,需要对景区的建筑环境、艺术氛围、交通、视觉刺激、旅游空间、生态性等方面的景观优化。
3.杨美古镇景观节点优化设计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不同交通工具带来了不同速度的运动,使人们的视点和视野处于一种连续的流动中,所以交通规划是有必要的。杨美古镇位于广西中南部的丘陵区,距长沙市100公里,距离南宁38公里,对外交通主要以水路与公路为主。为了确保了游客能“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为了为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自驾车旅游提供交通设施保证,同时为了倾力推出杨美古镇休闲旅游的丰富内涵建设一个亮丽窗口,保证休闲旅游的顺利推进,首先就要进行公路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总体结构为:一廊、两带、三区、四节点。一廊:公路沿线景观廊道。两带:左江水景观带和镇内湖水景观带。三区:位于镇外的特色农业景观区。规划区域内地势较低,地形起伏不大,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具备良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丰富的地形、地貌、植被和水文资源及深厚的清代文化、乡土文化资源,属于丘陵区,整体地形西北和东南高,中间低,视线可及范围内。规划区域内地形地貌、植被、水体、天象时令等自然景观要素构成公路沿线的原生态景观而赋予公路周围环境最基本的特色,沿线大部分地区属平原剥蚀残丘地貌,以耕地和山体为主,水系纵横、田地交错,形成山、田、塘、渠、河、桥、路等相间的地貌特征。endprint
3.1根据韶山市规划局提供的材料将全市公路划分层次。
第一层次是市域交通主干道、指沟通市域内外主要交通联系的干线。第二层次是城镇间联系通道,各城镇、集镇间联系及各城镇、集镇与市域主干线的衔接通道(以三级公路为主体)。第三层次是中心村联络道,各中心村之间及中心村与城镇、集镇之间、中心村与主干路网之间的联络性道路,以四级公路为主体。
基于这一路网体系,公路规划的重点是构筑“中心放射、环形沟通”的主干路网,完善公路网络,形成交通畅达度良好的景区。提高等级水平,实现对其余乡镇通达三级公路,通村公路基本达到路面黑色(或白色)化。本着进一步方便农村农业机械化耕作,改善农村生产、运输和农民生活条件,方便城乡交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中心村之间的交通联系,按照“镇中心——巷道——独栋建筑”的梯度层次进行建设改造。并在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搞好机耕路等乡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3.2左江河道建设。
左江整治长度762.3米,加高加固堤防,对两岸垮塌的护岸采取措施。具体采用生态护岸的方法,护砌高度2~3米,在发挥防洪保安水利工程功效的前提下,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与周边环境形成相协调河道景观。生态护岸要满足河床与河岸基底的渗透性,充分保障河岸和河流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河堤进行硬化,对河道两侧进行绿化设计,规则式栽植水杉和柳树,统一同一树种的规格,丛植灌木做到高低错落有致。
杨美古镇具有其建筑空间特色,同时其选址的适宜性也是其延续到今天的重要原因,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景观的特征,交通与传统人文文化的消失更是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
参考文献:
[1]徐艳文.山水如画的绿色家园——黄姚古镇[J].浙江林业,2012(9):34.
[2]潘立文.昭平黄姚古镇的文化成因[J].广西社会科学,2004,11:18-19.
[3]陈扬,于坤.皖南古村落建筑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以西递、宏村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02):20-21.
[4]刘森林.中国传统传统民居装饰中的整体意匠[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05):24-27.
[5]黄嘉琳.岭南造园艺术及其在现代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05.
[6]苍铭.黄姚古镇形成与存留原因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