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景:清心自合胜炎曦

2014-08-12

读者欣赏 2014年8期
关键词:纳凉云雾画作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虽然热是热了些,但没人否认夏天的万物繁茂、生机盎然,这为夏景绘画提供了多样素材。“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在文人的笔下,夏天表现出如繁花盛开般热烈、率真的情致;而到了设色画中,夏天便化作苍茫郁勃、灿烂绚丽的色彩。譬如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画面中草木丰茂,江水秀润,云雾显晦,江南山水景色在董源之点染皴擦中尽显,宋人评其画作时认为“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

除了单纯的夏景,另一重要的题材便是纳凉。在画作中,古人或榻前抚琴,或莲塘泛舟,或荫下读书,或凉亭对弈,别有一番逍遥自得,让观者充分感受到夏日的韵致。

古人避暑,首选临水的亭台桥畔。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暑热游荷花池》中写道:“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栩栩如生。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写的也是水边纳凉的情景:“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中国古代夏景山水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的绝妙之作。宋代马麟《荷香消夏图》以宽阔的湖面为主体,林中云雾萦绕,茅庵空落。左岸上乱石嶙峋,柳荫蔽日,树上群鸟翔集。广阔的湖面上微波轻荡,碧叶连连。湖的对岸,远山逶迤,柳林如烟,小桥曲折,云雾飘动如莲。构图平远开阔,布置简洁。笔法细秀,描物具体,尤其柳树变化多姿,树叶丝丝勾出,犹如烟动。其用墨以淡为宗,又浓淡相间,着色亦淡雅,更加烘托出境界的祥和安静。

夏季的山林,树茂林密,风清气爽,自然也是古人纳凉的好去处。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盛夏时节,树荫下格外清凉,蔷薇花开,微风拂过,满院都可闻到它沁人心脾的香味。元代王蒙《夏日山居图》将这一美景反映到了画纸上,丛树叠岭,山头草木绿意盎然,山脚松林苍郁茂密。树荫深处有草堂一间,隐者自乐。全图结构繁复充盈,于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

宋代梅尧臣喜欢到寺院去寻幽,禅房前花木葱茏,长廊曲径幽深,佳茗入口,凉自心生,诗人自然是乐不思蜀。唐代诗人王维在陕西终南山下建有竹里馆,并作诗咏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宋代李唐的《长夏江寺图》中,长江岸上群峰罗列,寺观隐于丛林中,江水粼粼,风帆出没于其间,气势雄伟壮阔。

“六月红云不肯移,清心自合胜炎曦。”古人认为,“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诗人独坐院中,修心养性,迎着徐徐凉风,怡然自得。白居易还有诗为证:“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如此看来,“心静自然凉”确实是一剂消暑良方。

苍郁山林,幽谷溪流,柳荫水阁,纳凉避暑可谓夏景山水画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而画中景致传达给观者的,是古人在炎炎夏日中寻找清凉与自在的那份惬意。endprint

猜你喜欢

纳凉云雾画作
魔法云雾
云雾是山做的梦
纳凉
星星
梦境
黄昏纳凉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