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思品课高效课堂
2014-08-12刘玉凤
刘玉凤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123-01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位老师曾说:“如果学生在没有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小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教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那么,如何打造有效、高效课堂,引领学生走向真正的知识殿堂呢?以下是我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在学案的引领下,养成学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一个自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学习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分析、归纳、梳理、感悟,让学生对课本有一个整体感知,初步建立整体脉络体系,进而掌握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并对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难做好标记,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有目的、主动的学习;另一方面,又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独立自学能力。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独立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通过学案引领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学案的设计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基础知识要条理化、系统化,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能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次,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到循序渐进。最后,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在教师的组织下,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自主学习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进入合作探究环节,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充分讨论交流学案中合作探究环节的有关问题,达成共识,对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充分的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组间交流。当然,为了使合作探究更有效,教师必须要做好指导工作,对学生的交流提出有效的建议:要求组长合理分配交流任务、交流顺序;给基础薄弱和性格内向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其他同学适时点拨、拓展,避免学困生游离于交流之外。
另外合作探究的问题应体现生活性,要有探究价值,应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再现学生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将教学活动引入生活、引入社会,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真正获得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真正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并获得全面发展。
三、在成果分享与教师点拨中,培养学生自信张扬的个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赏识,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品尝成功的喜悦可以令学生心情愉悦,并由此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被人赏识,体验成功的平台。在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更渴望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分享收获、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不再只是听老师讲解,看老师表演,而是选择最适宜的方式把分配的任务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自己表现的形式,所以他们有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提升。
点拨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成果分享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随时讲解。我在点拨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所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热情,活跃气氛,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