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有效教学

2014-08-12庞宝奇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庞宝奇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118-02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创新法。在教学中,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有效教学,才是我们目的。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是高效、低效,还是负效教学?

一、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明确,一节课到底要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作为教者首先要考虑清楚,预设明确。例如:小学语文教学就要把握小学阶段的总体教学目标,包括低、中、高各阶段目标。做到:低段备课——高瞻远瞩、中段备课——瞻前顾后、高段备课——居高临下、每节备课——点面结合。教学内容要达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要讲多少内容,必须心中有数,讲多了,嚼不烂,讲少了学生“不够吃”。要根据学生情况有效备课:好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学困生达到什么程度,不同学生如何设计习题,如何检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堂教学不能“一刀切”,不能只关注部分好学生,不能以点带面。

教材的有效利用: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自我读书,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上不能完全跟着教师走,完全听教师的安排,知识的获得只是教师的传授。

资源的有效利用,随着现代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环境的优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各种课件、课外资料,增加课堂教学的兴趣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改变“粉笔+教案“的枯燥形式。

二、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即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去思考的心理状态。你的提问能否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想办法回答、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我认为提出的问题一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不要太大、太广,模棱两可,让学生摸不到边际。二要引发兴趣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三要有广度和开发性,不能只限于书本,要拓宽知识面。四要注意有层次性,根据发问的对象高低排序,教师要等待、启发、追问,有效的提问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操作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指导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学生中的首席等等一系列术语,我们教师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但运用的却是不伦不类。我们在学习,在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很多时候我们丢弃了根本,“穿新鞋走老路”。实际上当我们的理念和思想没有转变的时候,我们是没有穿新鞋的,因此我们常常在模仿,在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却“画虎不成反成犬”。首先是思路的转变,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关注点不应该在教师讲课如何完美,程序如何进行、如何无缺,而在于学生掌握的多少,学生积极性调动怎么样,在愉快的基础上是否有所收获。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是否健康等等人格魅力的形成,这都需要教师的一点点引导,所以说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引导是不够的,不全面的,但就学习方面而言,在指导中,我们存在注重集中讲解,而忽视个别辅导。作业统一布置,统一批改,做错的要求学生改正,或者要求写五遍。但教师往往没有仔细分析错的原因是理解偏差,还是马虎造成等等因素,因此,在指导中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更有甚者,教师在指导中发现学生的弊端,往往怒气冲天,对学生加以指责。因此学生惧怕教师的指导,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就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营造安全的指导环境。

四、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艺术将学生带进学科世界,引发学生共鸣。文字是死的,语言是活的,单调的数字是枯燥的。但老教师是可以运用语言的魅力使一篇篇文章生动起来、丰富起来,使学生对一道道数学题充满探索的好奇心。课堂教学教师就是要语言生动、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我认为只有这样的讲授才是完美的,才是有效的。

但有些教师由于自身能力专业水平有限,讲课啰嗦,无条理,“满堂灌”,靠多留作业、重复作业、课余补课,结果是导致老师累、学生累的恶性循环。还有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一旦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或有什么不如意,就在课堂上一味地批评、讽刺、挖苦。然后老师照常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只能强忍泪水,或无地自容。这节课再也没有发言,没有兴趣学习了。

当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时,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而我们常常是在许多无意中增加学生的压力,或者无意识的在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就是负效教学,低效教学。

五、有效互动

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这种动,是一种“互动“,体现于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有效互动是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我们要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整体提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