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史课堂应重视学生人格教育

2014-08-12刘传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政史责任感人格

刘传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72-01

培养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以及对未成年的人格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政史教师,对未成年人的人格教育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它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人格的提升也有益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可以说,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一、以政史为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家人的呵护、宠爱中长大的。因此他们普遍缺乏一种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处世哲学影响了不少人。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例如我们在讲述孙中山时就要紧紧扣住建立中华民国的这个责任。可以提问: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责任感,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学中经常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他们就会逐渐地养成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关注世界的习惯,自动摒弃追求享受、追求奢华、自私自利等不良言行。实践证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对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养成客观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增加责任感,促进个体人格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建塑优良人格

优良人格需要反复的磨炼、修正和健全,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结构、年龄层次及心理特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个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和积极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强烈的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意识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包办代替、“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只能培养出被动、顺从的“人才”。这种学生缺乏积极进取、独立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对历史条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对存在较大争议的历史人物,可以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或组织辩论赛,遇到曾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日期,可以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手抄报等。这样做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必备教学前提之一,要树立起学生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这就必须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优生的要求要稍高于他们现有的认识和思想水平,重在拓宽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求异和创新;对“差生”要加强学法指导,所提的学习要求要低起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起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难等心理,对“中等生”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及思想问题,鼓励他们奋起直追。要鼓励竞争,培养学生勇为人先的优良品格。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作用,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注重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的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改变不良习惯,改进不良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不断建塑和完善人格。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史责任感人格
创新初中政史学科教学模式的策略探讨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欢迎投稿《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中学政史地·初中2018年7、8期合刊
最风趣笔记“老古板”政史俏皮面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