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思维,合理运用语言文字

2014-08-12陈晓婵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夸父燕子词语

陈晓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58-02

我走上三尺讲台已两年多,一路摸索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几度迷惑,几度沉思,几度豁然开朗,观察、发现、思考、实践伴随一路。起初是对小学语文名师教法的惊羡,是对小学语文名师提出的种种教学形式的思考或模仿;接着是结合我校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思索与实践,从传统教法的模式中走出来,营造师生和谐、利于互动、沟通的学习氛围;从模仿名师的技巧中跳出来,摒弃热闹的作秀,扎扎实实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落实每一课的目标。

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浅显理解和做法来阐述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

一、设置矛盾悬疑,诱导学生思考

1.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设置悬疑

《秋天的雨》一课,从“秋”的字形、字义入手。“为什么‘秋字是由禾加火组合而成呢?”“为什么这个季节叫做‘秋季呢?”“‘秋字下面加一个心就是愁,但今天学的课文却一点愁的味道都没有?”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围绕“秋”字的内涵和情感色彩,制造了阅读冲击,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就被深深地吸引住。

2.从课文的文本中,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不同寻常之处

《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秋天的五彩缤纷,可作者不仅描写出秋天的景物色彩丰富,还花了大笔墨在描写秋天的景物的特点,难道作者抓错了重点,该详细描写的为什么不详写呢?“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就结束,还要写它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呐扇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制造这种悬念,可以让学生关注到作者的写法,为当堂训练的练笔做辅助,并夯实本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

二、着眼语言表达形式,激活口语表达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要不断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的效果。

以《燕子专列》一课为例,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途经瑞士,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遇到了麻烦。于是,瑞士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救助燕子。抓住关键词“呼吁”进行设计,质疑:(1)假如你是播音员,你会怎样呼吁人们去救助燕子?(2)假如你是瑞士人民的一员,听了广播的呼吁,你会怎样做?(3)瑞士政府为什么要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主要考察学生组织语言表达燕子在瑞士境内遭遇的麻烦,积累四字词语,理解“呼吁”的涵义,用“呼吁”一词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第二自然段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在学生尝试遇到困难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学会用上文章中精炼的四字词语: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等,积累优美语言;接着再让学生想象当时燕子的危急情形,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想象的补白,提高对口语表达的要求。假如你是一名播音员,在冰天雪地里,你要怎样呼吁才能让众多的观众行动起来?这样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和思考,让语言的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煽动力,语言训练的梯度就较为突出。

三、对比探究语言,指向写作实践

尝试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难度较大,教学的切入点要找准,既要符合本年段的训练目的,又要有一定的取舍,选择的训练点不宜过大,而且要在练习之前充分地观察、分析、对比探究,这样学生才明白怎样写才能表达得较好。

例如《夸父追日》这一篇神话故事,学生基本都能读懂故事的内容,而且学生读起神话故事会觉得很有趣,主要是神话的人物动作夸张,能够做出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富有想象力。因此,抓住人物动作的感悟,展开想象可以设为本课的训练写点。

在品读课文的语言时,首先出示课文中夸父怎样追太阳的描写,点拨作者为了描写“追”这个场景所运用的写法。接着再出示另外一个作者的描写,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扩大学生对写法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要写人物的神奇,不但可以运用动词,让人物活起来,还可以运用比喻、夸张、想象、心理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对比阅读:

(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2)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个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对语言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这时就可以指向写作。围绕夸父追日过程,展开想象,写一写夸父饥渴时的动作、心理变化等,尝试写出神话的神奇,发挥自己的想象,化积累语言为运用语言。

四、创新练习的设计,提升训练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中年段需要注重让学生练习段的写作,我们通过分层的练习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其创造性地练习。每学一课,学生抄写课文中一些词语,再通过仿写、续写、创作等方式运用课文中新学过的词语,写一段话。学完《女娲补天》一课后,有的学生可以运用文中的词语进行女娲补天的情节补白,有的学生可以运用文中的词语创编女娲造人的场景等,有的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运用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这种分层次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喜悦。

五、有效积极的评价,是展示自我的催化剂

学生总想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思维训练,尽可能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在教《找骆驼》一课时,我注重调整自己的评价语,多运用延时性评价,尝试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发言。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老人是怎么知道丢失的骆驼的特点?”一名学生说:“老人因为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所以知道丢失的骆驼的特点。”他读懂了全文,理解了课文讲述的道理,回答很正确。我说:“嗯,你读懂了全文,回答得很清楚。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个评价是对其他同学提出心理暗示:你们还会有更多好的答案或想法吗?于是,又有几个同学迫不及待把老人如何通过观察,推测出骆驼的特征的经过说清楚和完整。从细节入手,从内容入手,把这个问题回答得很透彻。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夸父燕子词语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容易混淆的词语
燕子
燕子
千里之外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