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4-08-12闫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高校问题

作者简介:闫芳(1982-),女,河南太康人,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德育。

【摘 要】基于当前高校德育教学的现状不同乐观,严重影响了我国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我们必须要在了解当前高校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其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我国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高校;德育教学;问题;对策

近两年来,大学生毒害室友、硫酸泼熊猫等不良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我国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缺失。虽然德育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高校教学体系中,但是所取得的教学成效却很低,甚至已经流于形式,并不能对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当前存在于高校德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以下本文笔者就为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1、当前高校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高校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不够

虽然我国已经在教育领域实施了素质教育改革,但是受基本国情以及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全面实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高校学生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选拔出来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使得其对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当前高校的主流教育理念依然是应试教育。在此情况下,很多高校都不重视德育教学,使得德育教学流于形式。在设置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提出教学评价标准时,都会体现一定的功利色彩。例如很多学生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而是为了获得好成绩后申请奖学金或申请保送研究生;有些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八面玲珑,积极活跃在各个活动社团中,也并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是为了评选奖助学金或学生干部,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教学并未受到重视,也并没有在高校学生的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1.2德育教学目标设置不科学

由于没有正确的认识德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一些高校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甚至认为德育教学应该在一种理想化的环境下开展。因此在开展德育教学时,习惯将学生放在一个世外桃源的世界中进行德育教学。但事实上,德育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所表现出的道德素质。由于目标设置不科学合理,教学方向肯定也会有所偏差。这就使得高校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往往只注重虚无的理念,而不将这些理念应用结合在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教学知识,也会容易使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错误的认识,使其认为德育教学其实就是学习宽泛不实用的理论,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1.3德育教学内容脱离现实

一般来讲,德育教学的内容应该体现在两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和道德教育方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课”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可以看出当前高校在设置德育教学内容上,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而弱化了道德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两课”的内容也基本上多是由思想政治理论组成,而关于人伦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较少。且相对来讲,教学内容过于空泛,只有一些教条或理论,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这就使得德育教学不但在人伦道德教育方面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很难提高其实效性。

1.4德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德育教学是一种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引导和培养的一中教学课程,其与一般的科学性学科不同,其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德育教学作用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高校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却多是采用传统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且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特点,教学效果非常差。即使学生完全掌握了德育知识内容,但也仅仅是理论上的掌握,并不能在其道德行为上全面体现出来。

1.5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在教学评价方法上,高校德育教学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问题。这是因为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评价方法并不能真正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目前的德育教学评价制度使得学生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严重脱节,德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教育意义。

2、提高高校德育教学水平的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制约和影响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对德育教学现状进行改善,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出更多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新型社会人才。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2.1加强对德育教学的重视,积极优化德育教学过程

要想使德育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首先就需要引起高校师生对德育教学的重视。尤其是要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只有在重视德育教学的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深刻的了解,并研究和完善德育教学体系。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还还要积极对德育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改革,其中,首要的是对德育目标进行优化,要求德育目标具有现实性,要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要求逐步变化,德育目标必须既具有现实性也具有发展性。其次,在优化德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德育的主体性,并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进行自我认识并达到自我监控,使其自觉的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品德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使他们成为参与德育教育全过程、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主体,最终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第三,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合力作用,优化德育过程。学校是学生汲取全面知识、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德育过程优化的关键。学校必须主动的同社会各家和学生的家庭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平台,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空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通过开放式的德育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不同环境中都得到教育,培养他们独立分析现实道德问题并进行道德判断的能力,最终实现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目标。endprint

2.2合理设置德育教学目标

设置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是保证德育教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高校而言,在制定德育教学目标时要坚持三个统一,即坚持制度与人本管理的统一、坚持系统与和谐管理的统一、坚持本色与特色管理的统一。其中所谓的本色管理就是指在坚持德育教学本质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而特色管理则是指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学管理。只有在这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才能真正体现出德育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2.3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

高校开设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两课”教育新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同时要实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提高举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以达到“两课”教育“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的最终目的,使学生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2.4丰富德育教学方法体系

当前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德育教学改革需求。因此我们需要积极转变思想,加强改革,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和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此来丰富德育教学方法体系。例如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掌握学生真正所思所想,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展开德育教学,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思想教育体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其树立更加健全的人格和更加良好的思想观念。

2.5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

思想道德评价对调节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重要的作用。评价体系的确立,不但使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使广大学生明确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克制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什么是善美,什么是丑恶。评价标准确立之后,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井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育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受教育者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点,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作出相应对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被教育者可以根据反馈结果修正自己不符合社会要求和规范的言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高校德育教学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德育教学的认识,还是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高校德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不利于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德育教学改革,针对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改进,完善德育教学体系,提高高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沈忆勇. 再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6(05)

[2] 张敏. 探析专科院校德育方法的继承与创新[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3] 于明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高校问题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