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虚拟社群的舆情管理

2014-08-12宁业勤

考试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对策

宁业勤

摘 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虚拟社群的遍及与盛行,决定高校稳定工作必须相应拓展,创新思路。高校虚拟社群在内容、功能及运行上的特点,决定了高校舆情管理的必要性。为此,应健全虚拟社群的管理机制,加强虚拟社群的舆情监测,深入分析虚拟社群的舆情动态,加强虚拟社群的舆情引导等。

关键词: 高校虚拟社群 舆情管理 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的交往空间得到了极大延伸,与现实世界相对独立的虚拟世界逐渐建立。大学生通过各种网络技术组成了一个个虚拟社群,这些社群的不断扩大与增多,对高校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高校必须相应地创新并拓展其传统的稳定工作思路而进入网络世界,切实做好网络社群的舆情管理。

一、虚拟社群、舆情与高校舆情

英国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曾指出,虚拟社群(virtual communities)是在网络中产生的,有足够多的人参与公共讨论,并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发展出一定的人际关系情感,由此产生的社会集合体。[1]大学生虚拟社群简言之就是指以虚拟网络为媒介,依托校园BBS、Blog、同学录、QQ群、专题网页、E-mail或聊天室等所形成的兴趣相同、思想相近的新型大学生组织。[2]大学生虚拟社群包括两个类型:一是现实群体的网络化,如班级、支部、小组等现实群体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二是基于网络而诞生的群体,即以网结缘和因网结缘的群体,如游戏族、QQ族、网络社团等。

舆情是由个人和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3]高校舆情即围绕高校内外各类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高校师生对事件相关方所产生和持有的多种意见、态度的总和。高校舆情管理,就是高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校内舆情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在有目的的指导、监控等手段的干预下,使舆情主体的社会政治态度或道德品质在舆情动态的演变过程中朝正面方向走向统一,并处于更高境界,优化学校决策,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校园和谐。

二、虚拟社群舆情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对大学生虚拟社群的舆情管理极为必要,具体来说,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从内容上看,虚拟社群的话题是校园舆情的主要内容。虚拟社群的似真性表明,虚拟社群的许多方面并非完全虚拟,其中群内成员所交流的话题多来自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将对人与事的感受通过网络表达出来。大学生在虚拟社群中交流讨论的话题通常为:校园生活和身边事件;情感交流和休闲娱乐;社会焦点和时政问题,等等。在交流中,他们表达各自对这些人或事的意见和态度,或支持或反对,或褒或贬。这些话题正是校园舆情的主要内容,是校园舆情在网络中的延伸,因而也是高校舆情管理所应关注的重要信息。

从功能上看,虚拟社群是校园舆情的主空间与助推器。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聚集于虚拟社群。虚拟社群成了高校舆情的主空间,各类舆情信息尽显其中,而现实中的校园、教室等场所,其舆情空间属性相对弱化。在虚拟社群中,由于信息传播效率的即时性及速度的快捷性等特点,校内外舆情中介事件一旦进入社群,就很快形成舆论之势,舆情发展迅速。而且,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也会在社群中彰显,虚拟社群成了高校舆情形成和发展的加速器和放大镜。因此,加强虚拟社群的舆情管理是高校舆情管理的重要内容,决定高校舆情管理的成败。

从运行上看,虚拟社群给舆情主体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虚拟社群中,各种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上腐朽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引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漠然和对国外大众文化的热衷甚至痴迷,造成文化理念失根。而且,大学生虚拟社群的成员社会阅历浅薄,社会经验和辨别、判断能力欠缺,长期沉溺于其中,往往会丧失主流的伦理观念,有的甚至会抛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感,将网络社会的那种肆无忌惮的行为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出现道德冲突与行为失范。此外,社群成员能在网络社群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对现实的不满,也可以在网络的海洋里尽情宣泄,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许多成员一旦离开网络,就变得孤僻、脾气暴躁、攻击性强,个别成员可能会感到失落、烦躁、易怒,由此产生一系列心理疾病,影响正常生活。这些极为不利的影响决定了必须对虚拟社群开展有效的舆情管理。

三、虚拟社群舆情管理的对策

从舆情视角对虚拟社群予以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虚拟社群的舆情管理应从以下方面着力开展。

第一,健全大学生虚拟社群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切实抓好校园网站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加强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反馈机制,完善管理办法,不断拓展大学生虚拟社群管理的主渠道。同时,加大控制网络舆论的力度,制定关于散布不良言论惩戒措施,对网络舆论引导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法律惩治。此外,还应加强关于网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相关法规建设,强化他们的行业自律、认真履行职责。

第二,加强大学生虚拟社群的舆情监测。网络舆情监测是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并将最新情况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高校信息技术设施齐全,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优势,通过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网管的全天候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运用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发布等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技术防控体系。必须建立网上舆情跟踪机制、分析上报机制、快速处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的事先掌握、过程分析和走向预测,增强防范和化解网上舆论危机的能力。

第三,深入分析大学生虚拟社群的舆情动态。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虚拟社群舆情的深度分析,加强网络舆情研究,引导网上舆论。必须认真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及时了解舆情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分析态势,预测走向,找出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舆情管理提供相应对策。

第四,加强大学生虚拟社群的舆情引导。对待大学生虚拟社群的舆情管理,要以疏导为主,网络上不能封堵所有不同的声音,而只有立足于提高自己的声音,唱响主旋律,才能治理好网络舆情。其次,建设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正确引导舆情方向。当一个公共话题在虚拟社群中出现后,网民会相互传播、转贴、发表评论,从而推动话题传播并成为热点。因而,要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网上评论员队伍,以便在虚拟社群中引入主流意见,及时发布权威和真实信息,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方向。

最后,开展大学生自律教育,加固精神屏障,净化舆情空间。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一些消极的、反面的有时甚至是突破道德底线的言论弥漫,严重影响他人及校园和谐。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自律教育,提高媒介素养,强化道德意识,同时加固精神屏障极为重要。管理者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自律教育,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在人机交互中发挥精神屏障的作用,增强抗干扰力和免疫力,严防不良信息的入侵。

参考文献:

[1]Howard Rheingold.The Virtual Community[EB/OL].http://www.rheingold.com/vc/book/intro.html.

[2]昝玉林.网络群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象[J].思想·理论·教育,2005(6):16-17.

[3]柴晋颖,飞绒.虚拟社群研究现状及展望[J].情报杂志,2007(5):101.

[4]劉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52.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