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探讨
2014-08-12段妍杨洋
段妍 杨洋
摘 要: 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普通本科院校将培养目标及人才定位进行了调整,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知识技能复合的一线操作型人才定位有一定程度的重合。高等职业教育要避免与竞争对手出现正面冲突,就应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竞争优势,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生,提高社会知名度。为实现这一目标,作者提出了高职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四项措施。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职业教育 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入校门槛不断降低,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4年的280万上升到2013年的699万人,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为缓解就业压力,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及人才定位上进行了战略调整,培养重心逐步转向于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中、初级技能型人才。入校门槛的降低、人才定位的转变及普通高等院校的品牌效应都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开阔思维,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实现差异化发展。
一、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即企业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差异。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进入不同的市场,是企业扩大经营的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创造最终产品、服务及提高顾客让渡价值贡献巨大。最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将核心竞争理论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运营过程中,对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学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二、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一)高等职业教育内部管理去行政化。
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及重要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需从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除了需要政府部门还权于高校,校长作为高校的“灵魂人物”,更应是一种职业,而不是官员干部。校长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而不是对某个部门或某个人负责。高等职业教育内部管理去行政化,并不是说不需要行政管理部门,而是要摆正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行政部门应从行政控制转为服务于教学,行政人员职业化而非官员化,应为教师、学生提供有效、快捷及专业化的服务。高等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学人员熟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对高职教育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着深刻认识,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形式保障一线教师特别是从业时间较长的教授参与高职院校管理与监督的权利,促进高职院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把握发展趋势,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则应重点发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引领作用。”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回归理性发展状态。国内生产总值已从两位数的高速发展降为7%左右的发展速度,客观上造成了应届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状态。高职教育要突破这种状态,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就应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同时建立起品牌优势及品牌效应,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校企合作之路,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型人才。
除了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高职教育还应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具有地方适应性的技能性操作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所在地方的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培养出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紧密衔接的技能人才。只有这样高等职业院校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和预测市场,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更好地获取地方和行业对办学的支持,提高办学竞争力。
重庆作为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微型车生产企业——长安汽车集团,力帆汽车集团等,同时规划建设以福特轿车为主体,集生产、研发、贸易、博览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汽车城。不仅仅促进了重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还带动了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大幅度增加。重庆市各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适时根据这一地方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汽车技术服务维修、汽车技术服务营销等专业,其中某些高职院校已将汽车相关专业办成了重点特色专业。据调查,重庆市汽车行业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毕业于各个高职院校,实现了与当地主导产业的接轨,是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典范。
(四)扩大培养对象范围,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院校最核心的功能之一,是高等教育教学职能和科研职能的延伸,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直接体现。通过扩大培养对象范围,在社会上建立起良好口碑,是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1.大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决定了其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具有的战略性地位,其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当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求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和农民工培训工作。其中,素质相对较高的一部分人已经不满足于接受最基础的职业训练,从而产生了接受高层次教育与培训的需求和愿望。
据统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其中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有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占0.13%,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没有受过任何培训的占76.47%。这表明,尽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其文化水平和技能偏低,大多数不具备专业技术技能,将会极大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那么,改变这个现状最根本、最长远的对策便是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使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大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更能提升自我,建立品牌优势。
2.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
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教育意义不仅体现在针对在校学生的基础教育上,还应拓展教育领域,开展多角度的职业培训。其中尤以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最为突出。在开展企业培训过程中,不仅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帮助企业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对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是一项双赢的工作。
高职院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有其他培训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良好的教学环境、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性强的实习实训基地等。这些客观条件都对企业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所以高职院校更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拓宽企业培训领域,对自身的持续发展将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11/28/c_124012643.htm,2012.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3289),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GZJG13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