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品牌 推进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

2014-08-12徐宁儒

中国经贸 2014年7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入世医药企业

徐宁儒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13个年头,期间,在医药领域,更是发生了质的蜕变。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入世之初的2767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21682亿元,增长7.8倍,全行业进出口额由2011年的95.98亿美元,猛增到2013年的896.93亿美元,增长了9.34倍。医药进出口占全国整体进出口的比重从1.7%上升到2.2%。

中国医药经贸入世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欧洲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预计,到2016年,国际医药市场平均年增长到4.5,其中新兴市场将达到12.5%,而中国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

国际市场不断开拓,重点国别持续增长 入世以来,我国医药外贸市场不断拓展,进出口国别增长到221个,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市场由2001年的194个上升至2013年的221个,增加14%;进口市场由2001年的97个上升至2013年的141个,上浮了45%。我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医药贸易继续呈稳步增长态势,为保持市场份额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美国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其对华贸易份额始终保持在20%左右,进出口额从21亿美元持续增长到165.47亿美元。此外,我国与印度、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新兴市场以及东盟各国的医药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为进出口发展速度提升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以印度为例,2001年该国位列我国出口国别第五,出口份额为4.83%,而2013年印度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份额也上升至8.5%。

以国际高端质量标准为准绳,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接轨国际高端质量认证,是中国医药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2011年3月,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估,使中国疫苗企业拥有了和海外疫苗产业巨头同等的竞争资格。2013年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批准我国医药企业提交的CEP申请172份,有效证书累计达到428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我国医药企业提交的DMF申请150份,申请总数累计达到1116份。我国申请ANDA成功的企业10余家,产品达30多个。另外,三资企业出口额由入世初的17.79亿美元上升至188.83亿美元,金额占比由32.39%上升至36.89%,提升了中国医药产品的整体质量。

既有优势得以保持,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入世以来,我国医药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原料药产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导向的出口发展模式。西药原料作为我国优势产业,在医药出口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牢牢把持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及出口国的交椅。进出口额由41.03亿美元上升至312.7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28.23亿美元上升至235.98亿美元,增长8.35倍。此外,西成药、生化药、医院诊断治疗设备等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份额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西成药较入世之初的2.11亿美元上升至27.11亿美元,增长12.84倍。生化药由1.91亿美元上升至23.97亿美元,增长12.55倍。医院诊断设备由4.57亿美元上升至84.82亿美元,增长18.56倍。而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中药材及饮片等低附加值及原料性产品出口增长则相对放缓,部分产业已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品牌意识不断加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医药企业在经历国际医药市场游戏规则的洗礼下,不断强化自身品牌建设,以发展创品牌,以品牌促效益,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部分先导企业已在国内外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中药的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西药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华药、上药;医疗器械的深圳迈瑞等都在品牌建设中走在前列。如华海药业已有10多个制剂产品获得美国FDA药品批号,进入美国市场销售,其抗高血压药氯沙坦钾制剂还进如了美国连锁药店销售,2012年占据了10%的市场份额。

不能忽视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入世后,中国的医药产业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迅速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在国际医药市场的话语权。透过数据,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医药产业这些年来成长的历程,但不能就此一叶障目,忽视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如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将对我国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医药产业集中度低,低价恶性竞争频仍 原料药是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大户,但多年来产业集中度低的情况依旧未有明显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属性更是对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这需要政府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原料药的发展问题,摒弃唯“GDP”论,多一些对原料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改善生产设施,加大监管力度,对行业发展有保有压。此外,鉴于东部地区原料药市场已趋于饱和,可有的放矢的向中西部地区做好产业梯度转移,加大对高端特色原料药的开发,并向制剂领域等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反映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是一次性耗材、敷料等低附加值产品泛滥,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对内以近乎惨烈的方式采取低价恶性竞争,对外丧失话语权,并时常受到发达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打压。

缺乏对国际药政的理解 药品国际化注册一直是我国医药企业迈向国际化的短板,缺乏对国外注册法规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以及欧美药品注册在政策法规、操作流程等与我国存在的差异性是我国制药企业在向欧美等国注册药品时屡屡受阻的重要原因。此外,世界各国从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角度出发,加大了对药品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作为医药经济全球化主要获利者的跨国制药巨头,为了维持其核心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各类非关税性技术型贸易措施壁垒日益复杂化,尤其在产品的质量标准领域,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检测设备等领域的优势,不断设立名目繁多且不断升级的检测标准,人为设立壁垒,以维护本国企业利益。针对国际市场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措施,我国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系统有效性的真正意义和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紧密联系中外医药卫生和经济管理部门,深入研究主要市场的药品研发、生产、定价、采购和流通产业链及其内在关系,密切关注国际药品管理新的理论、法规和指南,健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和有效措施,通过对发达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对比和研究,探寻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深层次参与国际医药产业分工合作的动态切入点,以适应国际监管环境的挑战。

企业国际化遇瓶颈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速,我国医药企业参与国际化进程也日益加深,在“走出去”过程中,如何有效降低国际化风险、规避技术壁垒、锻造核心品牌等问题已成为横亘在我国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程中的拦路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医药行业多年来存在的多、小、散、乱等顽疾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相较大型跨国公司而言,存在资金匮乏、技术力量薄弱,鲜有自主创新品牌等诸多短板。我國一些企业缺乏对目标市场的风险把控,造成战略布局失误,且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乏善可陈,频繁遭遇外部市场贸易壁垒的困扰,不仅致使企业受损,同时也打击了其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积极性。如何有效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纵深切入国际化进程中唱响中国品牌,获取利益最大化,是值得包括产、学、研、贸在内的各界深入研究的课题。据此,应从中国医药行业的实际现状出发,结合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成长路径,加大对市场调研、国际药政、国际化经营理念、高端人才培养等多领域的探索,为更多医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推进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入世医药企业
常州新北区推动化工医药企业特殊作业管理数字化转型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
浅谈羌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神威清开灵注射液荣获“中国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巡礼”奖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3年医药产业各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