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五个抓手”
2014-08-12王爱民
王爱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基层党组织仍存在着党的群众工作力量相对不足、服务群众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欠缺、对群众需求把握不到位、服务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嫁接和充分整合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在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解决具体抓手问题。
一、健全组织体系,增强服务功能。一是在农村,要加大产业链党组织建设力度。大力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构建服务新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在街道社区,要加大网格化党组织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形成全覆盖、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三是在“两类”组织,要加大园区、商圈、业缘党组织建设力度。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活动便利”的原则,采取派驻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加大在工业园区、商贸楼宇以及行业协会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以破解小微企业多、党员人数少、服务力量不强等问题。四是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要加大为民服务站点、服务团队党组织建设力度。实现党支部建在站点上、团队中,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二、强化骨干带动,激活服务主体。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领航作用。采取选派“第一书记”、选聘大学生村官、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升级工程、落实待遇报酬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发挥党代表的示范作用。在农村、社区、企业等生产生活一线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强化服务意识,倾听群众意见,掌握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难题。三是发挥党员志愿者的辐射作用。在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志愿服务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从而建立起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以“党群义工联合会”等志愿服务组织为纽带,团结社会各界志愿者,主动服务群众。
三、创新服务方式,满足群众需求。一是坚持贴心化的服务方式。在行政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站点,大力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代理服务、并联服务,缩短流程,提高效率。二是探索市场化的服务方式。鼓励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办创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残疾人救助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物业保洁中心以及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市场化程度。三是运用网络化的服务方式。借助互联网优势,推动以工作网站、微信、微博、QQ群等为手段的党群即时活动平台建设,拓展为民服务功能。
四、整合服务资源,强化支撑保证。一是整合组织资源。以社区大党(工)委、共建联席会议等为纽带,深入开展城乡共建、村企共建、场县共建、区矿共建、警地共建、党群共建;整合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志愿者协会等各类组织的服务资源,形成协力联系服务群众的组织优势。二是整合人才资源。以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涉农部门党员干部包村联户、行业主管部门党员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结对帮扶等为载体,推动服务力量下移。三是整合阵地资源。加强党员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整合、衔接,把服务设施建在群众家门口,努力形成内容多元、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
五、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常态落实。一是着力构建晋位升级机制。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二是着力构建考核评价机制。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写实管理制度为核心,建立融目标提出、过程监控、阶段考评、结果运用于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服务群众的持久动力。三是着力构建运行保障机制。按照《黑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办法》,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大投入,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四是着力构建群众监督机制。以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加强群众监督的措施和办法,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改进作风、遏制腐败。
(作者系中共鸡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