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4-08-12潘伯根

当代县域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南溪农技基层

潘伯根

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途径,而农业技术人员是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直接推动者,也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能否锤炼一支讲科学、懂技术、能实践的农技服务队伍,直接关系到在现代农业转型中能否抢占先机。而这也是南溪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从南溪区的情况来看,农技队伍主要由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四个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目前,全区有15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1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15个乡镇林业站和4个片区水务站,共有专业农技人员237人。其中,初级职称163人,中级职称64人,高级职称10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74人,大学学历(含专科)161人,研究生2人;年龄30岁以下16人,30—40岁72人,40—50岁94人,50岁以上55人。

农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现代农业的兴起,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南溪传统的农技服务体系在农技机构设置、农技人员配置、激励政策、农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技服务体系陈旧。在机构设置方面,目前,南溪区农技服务机构仍按乡镇行政区域设置,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俱全,小而全地配备农技人员。这种按照行政区域设置、行政方式操作、计划模式运行的农技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农业区域化、特色化发展对农技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从农技推广渠道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尚未建立完善的供求关系,推广服务形式单一,渠道不畅。同时,从事农技推广的主体,不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拥有者、经营者,而是政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这难有理想的推广效果。

农技服务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从农技人员数量来看,南溪区农业人口约为34万,专业农技人员仅有237人,还要分为农、林、牧、水四个不同专业,同一专业农技人员与农业人口比为1.75:10000,这意味着不足2个农技人员要服务1万个农民。从农技队伍年龄来看,全区30岁以下农技人员仅为16人,而40岁以上人员有149人,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技人员青黄不接现象严重。从农技队伍素质来看,南溪区农技人员研究生学历仅为2人,占总人数0.8%;高级职称仅10人,占总人数4.2%。同时,现有的农技人员大多数长期在本地工作,缺少继续教育、交流和到外地参观学习,知识更新跟不上,对农业高新技术掌握不多,对延伸到二、三产业的相关技术更是不了解不熟悉。

农技服务人员激励机制缺失。一是工资待遇较低。目前,一个刚参加农技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一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且工作环境较差。据统计,从2010年起,全区各类公招引进农技人员20人,仅3年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就流失了7人,流失率达35%。二是晋升机制单一。现阶段,优秀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晋升方式一般为提拔成行政领导,而绝大多数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缺乏晋升机会,极大的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选拔任用制度不健全。基层农技人员要想提拔为中层、高层管理者,必须经过多年的基层工作,而在管理层中多为“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使得处于低层的管理者晋升难度加大,同时非管理层要进入管理层的机会大大降低,提拔激励作用大大下降。

农技服务成果转化率低。据统计,2011年以来,南溪区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160万元。农技部门由于科技和人员经费不足,对新技术、新品种、好项目,只能以发宣传单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引进、试验、示范实验工作难以开展,适应性评估不能进行,种植风险难以把握;对农民的技术咨询、市场信息、农资服务、经营决策等需求难以满足。这无法有效地向农民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无法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要求,制约了先进农技成果的高质量转化。

构建农技服务新体系的建议

重视人才,创造农技服务新环境。农技服务是农业科技传播的窗口,农技人才是农技服务的核心。要牢固树立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的观念,把农技人才引进摆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全面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充分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学用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稳定高效的农技人才队伍。同时,要建立农技服务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基层农技服务资金投入,改善农技人员办公环境及科研环境,提高农技服务成果转化率。要增加专项资金,加大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力度,分批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开拓眼界,转变思维,进一步提高现有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创造农技服务新环境。

强化激励,激发农技队伍新动力。在精神激励上,一方面,要通过制度设计,给予基层农技人员在现行工作岗位上取得较大绩效时获得晋升的机会,使得他们工作更加有动力;另一方面,要通过适当的加压,从而产生工作动力。在薪酬激励上,要适当提高奖金系数,以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同时,要研究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吸引有才能的人加入农技队伍,壮大农技服务力量。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养老、住房等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农技人才服务基层、服务农业的积极性。

创新体制,构建农技服务新模式。一是建立区域农技站,探索建立以产业为主导的农技服务机构,通过对农技服务力量的整合,实现农技服务的专业化指导。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保证农技服务效果的基础上,鼓励农技人员以技术或资金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农业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利益关系,将技术服务融入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技服务的主动化。三是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社会化改革,把农技服务职能向社会协会、股份制公司延伸,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科技推广新体系。

(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猜你喜欢

南溪农技基层
关于“借钱”
唐 南溪诗序并南溪玄岩铭拓片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干杯!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