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系列之美国:均衡发展
2014-08-12
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
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 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从地区分布看,美国形成了三大城市群:东北部城市群、五大湖南部城市群、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城市群,它们成为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其辐射带动下,大量的小城市(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美国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形成了层次分明、定位明确、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 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
196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了“示范城市”试验计划,开始对大城市中心区进行再开发,旨在分流大城市人口,充分发展小城镇。在整个1970年代,美国10万人以下的城镇人口从7700多万增长到9600万。在小城镇建设中,美国非常注重整合各种要素,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均衡发展。
以“三化”为动力 探索内涵式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美国同样注重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的并行发展,以“三化”为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探索城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是工业化引导大量的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内生增长模式,注重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为城镇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注入内在活力。三是通过信息化、高新技术使用和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城镇化发展的水平。
以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为先导 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
在美国城镇化发展中,交通运输在促进经济要素跨域流动、支持城镇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城镇社会有序运行、引导城镇产业合理布局、完善城镇空间格局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引领和推动美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区域性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以市场机制为主导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城镇化初、中期,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主张由市场自发地调节经济关系,市场机制在美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加之政治体制制约,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完全按照市场需求自由放任地推进城镇化,导致了过度的郊区化,造成城镇发展规划结构性失衡、城市无序扩张蔓延、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