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伙拉达的跨越梦

2014-08-12黄桐熊

当代县域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彝族生态建设

黄桐熊

阳春三月,千里小凉山腹地,一座座彝家新居如缤纷艳丽的花朵,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行走在诗画图景中的彝家人,笑靥如春光般明媚。这里是“莫伙拉达”,也就是马边彝族自治县。

马边县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其中彝族占45%,农业人口占83.78%。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4年确定为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定点帮扶县,2010年被确定为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县,2011年被确定为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规划实施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边勾画出了建设“山水彝乡,幸福马边”的宏伟蓝图。

全新定位 穷区富规划

马边县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差,底子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距离全面小康还有相当的差距,发展不够是马边最大的县情和最基本的实际。

马边县,该如何寻求突破,实现新发展?“穷区‘富规划。”201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响亮发展口号。他们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把脉,广泛纳群众意见,制定了科学规划,决心在特色发展、差异发展、错位发展上走出一条“马边发展之路”。

2012年2月和6月,该县两次举行规划专家评审会,借力“外脑”,对马边县进行全新定位——生态安全保障区与生态城市、四川省重要磷化工基地、“山水彝乡”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根据规划,马边县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依托富集的磷矿资源,主动对接乐山千亿盐磷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前提,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上,大力提高县城的服务水平,努力提升城市品质,以“综合化的城市业态、民族化的城市文态、山水化的城市形态、景观化的城市生态”为城市发展战略纲领,逐渐向生态、民族为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县城发展。同时打造若干特色镇、彝家新寨和新农村综合体,促使城镇化更快更好发展。

马边县以党的十八大和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乐山市委“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思路、新目标。

围绕“工业强县、农业奠基、林茶畜富民”总体思路,提出“13345”发展战略,即:以扶贫开发为统揽,突出工业、扶贫、交通三个重点,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县域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农村经济为主导向城镇经济为主导、由内生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成小康转变,着力实现特色产业、城乡统筹、扶贫攻坚、民族文化、绿色发展“五大突破”。

而在目标上,马边力争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19年,实现与乐山全市同步小康目标。

围绕既定发展思路和目标,马边县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围绕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整体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城乡统筹、扶贫攻坚、民族文化、绿色发展“五大突破”,助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在特色产业上,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做多做活做强磷化工、农产品深加工、水电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林、茶、畜”三大绿色产业集群,充分挖掘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业。

在城乡统筹上,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综合体“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建设新城区、新集镇、新彝寨。

在扶贫攻坚上,抢抓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和乌蒙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大力实施各项扶贫工程,不断提升和改善民生福祉。

在民族文化上,围绕改善文化民生,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准文化设施,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景观,让广大群众共享建设成果。

在绿色发展上,加强环境治理和绿化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严格环境执法,大力修复生态,建设生态文明马边。

2014年,马边县提出了更高的发展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以上,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美丽新城 不仅在图上

2012年,马边县委、县政府广泛征求专家、学者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凝聚各方智慧,绘就了城市建设《规划纲要》,使得马边幸福家园的蓝图呈现在大家眼前。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把一张张‘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在《规划纲要》的指引下,项目一个个落地开工。

马边县城市建设,以红旗新区为重点,按照“东拓,南延,西进,北改”的总体部署,按照“再造一个新城”的理念,精心打造1000亩红旗新区。一座融合马边传统文化元素、绚丽多彩的地域风格的马边新城建设拉开了序幕。

“边河长廊” “平时有看点,周末有耍点”的三九市政文化休闲广场、炮台山绿心公园慢行系统工程,以及荣丁至县城段风貌、苏坝古场镇、天宫庙、苏坝场镇沿线的风貌打造工程……正按照既定目标启动。

如今,马边县城向东已形成商业、住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住小区,向西建成医院新门诊、住院大楼和福利院中心、保障性住房小区等,向南推进光明新区建设,建成通讯、服务、办公、学校为一体的服务性小区。

“看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规划,我们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多憧憬。”土生土长的马边人李学富告诉记者,以前马边城市面积小,城市没有特色,市民休闲配套也较为稀缺。通过新的城市建设,一个漂亮的马边县城即将呈现,以后住在马边将更加愉悦幸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马边彝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正以“改造一个旧城、建设一座新城、打造彝家新寨”为着手点,以建设具有彝族特色的山水园林现代化新县城为目标,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新局面,为马边城建事业写下辉煌、浓重的一笔。

按照规划,该县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30%,城镇人口达到6.6万人。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3%,城镇人口达10.6万人。通过不断进行城乡统筹建设,一个宜商、宜居、宜游的川西南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将在小凉山绽放光彩。

彝家新寨 让梦想成为现实

依山傍水的白墙红瓦,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彝家新寨内,处处是一片幸福的景象。走进马边彝族自治县,山水彝乡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过去,这是一片贫穷的土地。作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土墙草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墙;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牛和羊”,曾是特困彝族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0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2010-2020)》及10个专题方案,作为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先导工程,彝家新寨建设全面启动。同年12月,乐山启动小凉山综合扶贫,在14个彝族村启动彝家新寨试点。

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乐山市提出了彝区 “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十年同步奔小康”的目标后,马边扎实开展工作。经过三年建设,该县整合各类资金7.765亿元,实施完成了106个村7590户(新建3898户、改建3692户)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彝家新寨,覆盖率达52.22%。

马边县坚持把彝家新寨建设融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产业发展和彝家新寨建设互动相融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基本实现了彝族群众“生产有发展、生存有保障、生活有改善”的目标。

在新村建设中,马边县坚持“适度超前、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有家有园有寨有业”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彝家新寨建设发展规划。

在此基础上,立足功能完善,同步推进道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同时,坚持“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理念,在彝家新寨项目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培育增收支柱产业,开辟增收新路径。

而在新村后续管理上,他们坚持把项目村作为文明生活倡导区,积极传播现代文明,建设精神家园,让彝族群众“脑袋”与“口袋”同步充实。

彝家新寨建设帮助广大贫困群众告别了低矮潮湿、人畜混居的木板房、茅草房和石板房,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使2万余彝乡农民住进了漂亮的新家。这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住房建设,更是一场村容村貌上的巨大变革。

如今的马边县彝乡山水相依、生机勃勃,正迈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猜你喜欢

彝族生态建设
彝族海菜腔
“生态养生”娱晚年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