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重建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2014-08-12周淼葭
周淼葭
雅安市雨城区是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宜人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可谓是“天生丽质”。然而,2013年4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使雨城区经济社会遭受重创,让雨城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次级突破之路布满坎坷。
带着对未来雨城如何打破灾难带来的泥潭逆势突围经济发展之路、如何后发追赶的疑虑,本刊记者专访了雅安市雨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苟乙权。
记者:在灾后重建中,雨城区采取了哪些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苟乙权:地震确实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灾后,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强化灾后重建保障。在强化组织保障时,我们建立了重建办每周例会、重建委主任会、重建工作专题会制度,在此基础上实现重建工作目标化倒逼、项目化推进。二是加快项目规划实施。这一点主要是编制完成了《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形成“幸福美丽乡村”示范区、风景名胜区和新村建设示范点的点、线、面重建思路。三是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坚持“资金流向哪里、纪检监察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震后次日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提前介入,实现项目资金跟踪管理全域、全程、全面覆盖。四是首位推进住房重建。及时足额兑现农房重建补助资金,加快推进农房重建。五是实施基础设施和产业重建。加快实施农业生产设施、农业产业基地、贫困村帮扶等62个总投资12.99亿元的农业重建项目。此外,我们还在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方面加快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六是全力确保和谐重建,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七是开展对口援建合作。绵阳市对口援建雨城区,目前,《援建雨城区中里安置小区建设项目方案》已通过,对口援建工作由规划设计阶段进入项目建设阶段。
记者:雨城区如何根据自身特点结合灾后重建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苟乙权:针对灾后雨城区县域经济面临的新机遇,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坚持“中心带动”,主要是发挥雨城作为川西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优势,成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二是推动“轴线集聚”,依托成雅高速雨城段出口通道,改造提升沿线链接道路;结合国道318线恢复重建,形成人口和优势产业集聚的川西重要经济走廊。三是实施“重点提升”,推进上里、中里、碧峰峡、多营等重灾乡镇恢复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四是同步“整体推进”,加快构建以特色农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实现灾区有就业、有收入、有后劲。
记者:雨城区今后对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又有何规划?
苟乙权:在旅游服务业上,我们还是比较有底气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打算。一是借势省政府实施“大熊猫”旅游、“大香格里拉”旅游工程,围绕旅游修建连接景区的道路、连接周边市区的道路,吸纳游客,成为大旅游线上的重要目的地。二是大力实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实验区,改造提升旅游景区。首先要加快推进省级旅游强县创建工作,全力做好金凤山景区、周公山温泉公园创4A景区和碧峰峡创5A景区的工作,打造多营镇藏茶文化旅游景观和中里台湾风情小镇。三是加快旅游地产发展。多节点开发市场开发建设风情小镇、小景区。四是加强与云南、上海等旅游发达区域合作。
记者:雨城区对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有何具体目标?
苟乙权:对于幸福美丽新村,我们将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力争在三年内将以陆王村、五营村、下坝村为主的多营镇整体建设成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区。在打造过程中,我们将从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等三个方面来建设发展。举例来说,在基础设施上,我们将着力完善道路交通的建设,配套搞好水电供应、通信及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旅游方面,我们还将结合多营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开展集中风貌改造、新建旅游设施等方式,逐步完善当地旅游接待功能,在五营村安置点规划打造“三国战火度五营”景点、在陆王村安置点规划打造“藏茶山寨风情园”,同时,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文化旅游产业,行成一三产业互动和联锁经营的乡村旅游特色;从特色产业来说,将集中连片打造猕猴桃、茶叶、蔬菜等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记者:震后雨城区在加强区域合作、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重点是什么?
苟乙权:今年招商引资的有利因素较多,在省委确立的成都1+7都市经济圈里,雅安名列其中,而“4·20”后雨城也被多方关注。综合实际情况,在招商引资上我们准备走区域合作之路、扩大增量之路、走改革之路。具体来说就是大力推动与友好县区、周边县区合作,把社会投资参与灾后产业重建作为重要抓手,重点推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生态游等文化导向型产业、震后政策扶持导向型产业、资源导向型产业。此外,要加快农村改革,尤其是涉农改革,释放农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