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装酒靠瓶
2014-08-11金丹
金丹
当年有两个熟识的朋友做酒的生意,如今,早已是千万级的富人了。他们先是从一家酒厂批量买来桶装酒,然后自己定制酒瓶、商标、外包装,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卖给各级批发商和饭店。销售的范围不大,就在一个地级市里折腾,先后炒起过几个自创的牌子。
他们买酒的酒厂原来是个国企。酒厂的酒售价在每瓶10元以内,也算是当地比较著名的低端产品,可是这酒被我的朋友包装后的卖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一瓶不等,他们通过当地的媒体制造出一轮又一轮的舆论,加上很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实实在在赚了不少钱。这是10年前的事儿了。等到后来全国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地炒高档酒的时候,这两个朋友已经有了很扎实的原始积累,悄悄地退出了市场。
他们用卖酒赚来的钱,在当地最高档的一个写字楼里买了一套大商铺,坐在窗边,可以俯瞰江景,实在是好地段。2009年,我们在那里曾一边喝茶,一边坐而论道,茶具精美,房中檀香环绕,丝毫看不出一点酒贩子的气息。之后的两年,这两个人游山玩水,想再做点事情,却迟迟不敢出手。直到2011年,他们在东北和朝鲜接壤的一个边境城市开了一家酒庄,经营红酒。开始我很不看好,这个还有点蛮夷的地方,会接受这种洋货吗?
酒庄的投入很大,处处彰显着奢华,让人觉得,要不是高级的货色,都对不起这场地。真没想到,生意越来越好,后来朋友给解释,这个地方的鲜族人通常都去韩国出劳务,赚了钱回到老家来消费,还是有一定的购买力;周边几个城市有煤矿,土豪老板也有一些;加上前些年房地产红火,富了和房地产相关的一拨人,还有,就是一些官员。在全民都向往“高、大、上”的年月里,往死里喝白酒显然是没有品位的,请客送礼也得与时俱进。久而久之,这个酒庄就成了当地上流社会的一个据点。
这两个朋友刚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张口拉菲,闭口木桐,这两年火速培养了不少红酒知识,在微信上经常发些关于红酒文化的帖子,俨然已成业内专家。如今酒庄里增添了普洱茶、雪茄、沉香。这两个朋友在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这群富豪消费者:“学会玩儿这些,你才是真正的富人”。关于红酒,我不太熟悉,去国外的时候,超市里比比皆是,价格很亲民,在饭店里,点一杯红酒也很简单,佐餐而已,和我们吃麻辣小龙虾的时候来瓶啤酒没啥区别。
不管有多少抱怨,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了,可我就是不明白,大家怎么越来越在乎包装了呢?就像那些高档的酒瓶,可以回收个好价钱,有的时候瓶中物还真的不如瓶值钱呢。也许这道理大家都明白,可还是去追逐。像看魔术一样,观众在欺骗中得到满足,酒客在包装和价格中得到享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