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推动湖南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2014-08-11杜家毫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湖南习近平总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期间,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并结合湖南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强调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这是湖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尤其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过渡带”和“结合部”的重要论断蕴含的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加大支持的历史性机遇。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强调:“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南发挥“过渡带”和“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就是从两个大局的高度,着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而提出来的。这也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和重心,正在向中西部倾斜,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将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国家可能在这个“过渡带”“结合部”开展系列重大政策试点,布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必须积极对接,做好相关准备,争取国家更多、更大支持。二是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互叠加的机遇。“过渡带”和“结合部”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求我们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资金、技术的向内转移,统筹对外、对内开放。抓住京广、沪昆高铁开通的机遇,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引领、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放大湖南交通枢纽优势,实现长三角、中三角、珠三角“三角联动”,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格局。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中部地区按照国家部署,在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简称“三基地一枢纽”)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过渡带”和“结合部”的提出,又赋予了中部崛起新的战略内涵,要求我们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作为重点,打造中部崛起新的经济增长极。四是开拓市场的机遇。当前,湖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为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向湖南聚集,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这为我们抓住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湖南商品、资本、劳动力资源加快“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过渡带”和“结合部”带来的机遇,要以改革总揽发展全局,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真正把机遇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动能,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实现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不能一味以生产总值增长排名论高低,要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这对湖南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调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目的是把提高经济质量效益、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速度。湖南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更要牢记党的十八大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等“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论断,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步提升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人均均量,一步步缩小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去年的情况看,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狠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抗灾救灾、民生保障,湖南经济发展实现了从年初低开到逐步企稳回升的转变,守住了“四条底线”,预计能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勇于面对挑战,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一系列相关会议的重要精神,科学确定2014年经济工作各项指标;深入研究并充分发挥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扬长避短地把湖南的基础和优势发挥好,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坚持“四化”联动,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要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点,也是难点和突破点。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实力增强,服务业发展加快。但仍需要从根本上杜绝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偏重的格局。目前,全省三次产业比为13.6:47.4:39(全国是10.1:45.3:44.6),三产业占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仍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左右。这种偏重的产业结构,使湖南经济发展极易受市场周期性规律影响。市场好的时候,经济增速会随之上扬,有些行业甚至可连续几年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增速;一旦市场低迷,就可能全线回落,2013年的规模工业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波动性过大,对就业、财政收入、民生保障、社会稳定都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今后,一方面,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园区发展为载体,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轻工食品、节能环保、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等十大产业,打造湖南产业的升级版,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以转型创新为引领,以发挥湖南人才科技资源优势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商务会展、健康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继续稳定发展就业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餐饮、购物、集贸市场等传统服务业。endprint

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破我国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把创新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早转入创新驱动轨道上来。湖南是科教大省,科技创新有资源、有基础、有优势。近年来,湖南依靠排全国27位的人均可支配财力和排全国第17位的政府研发投入,取得了排全国第5位的国家级科技奖项、第8位的创新绩效,取得了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二号”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世界大面积亩产最高的超级杂交稻、世界运行速度最快列车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世界最大功率六轴电力机车、世界臂架最长的泵车、世界功率最强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等系列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涌现了中联重科、南车株机等世界闻名的科技型企业。湖南科技创新的“长株潭现象”,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迫切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现有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不高,一些科研成果还停留在纸上,停留在实验室里。另一方面,本省产业提质升级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关键和核心技术没有突破。下一步,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依托长株潭三市高新区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结推广长株潭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经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激励政策,着力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努力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新经验。其次,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相结合。既要把湖南在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又要紧密结合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第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援引复活节岛衰败原因反复告诫我们,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恢复不过来,现在再不把生态环境建设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多的代价。湖南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省委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湖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7%以上。但是,山清水秀掩盖之下,也存在重金属污染、湿地退化、水环境污染、山体破坏、雾霾天气易发多发等等环境问题。去年的湖南稻米镉超标事件,就敲响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警钟。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湖南就说,他原以为湖南“空气这边独好”,可以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到长沙后发现也是雾霾重重了,并且告诉我们,“北京现在是‘知耻近乎勇,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做规划,成立了京津冀治理大气污染的联席会议制度”,“将来的力度会更大,也可能北京有朝一日还能跑到前面去。”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遵照守盛书记明确提出不要黑色的GDP、带血的GDP,省政府明确要求“五个一”,即叫响一个口号(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若毁绿水青山,宁弃金山银山),坚持一个原则(新账不能再欠、老账努力去还),实施湘江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以及实行环保建设“一票否决”和“一支笔审批”,进一步彰显省委省政府重视环境保护的决心。今后,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以“水更清”为重点,抓好三湘四水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二是以“山更绿”为重点,抓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山体修复;三是以“气更净”为重点,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四是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奠定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基础。

要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湖南发展成果有目共睹,民生保障力度也不断加大,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还不同程度存在。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近3倍;长株潭地区与湘西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别达12501元、8393元。这就是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既有加快发展,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责任,更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省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的重担。今后,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托住底,对特殊困难群众要保障住,保障其基本生存权利。其次,要保基本,织牢社会保障网,让所有人无后顾之忧。第三,要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让老百姓生活水平逐年都有提高。

扎实抓好“三农”工作

要稳定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的压力很大,始终是我们治国安邦面临的头号任务,这根弦一定绷得很紧”,“十几亿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上”。湖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要稳定播种面积,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9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湖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薄弱。去年的特大干旱就暴露出这方面很多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要坚持规划引导,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水源条件、民情风俗,加强水、电、路、气、通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配套。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管理、运营的新机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和资金,让已建成的设施持久发挥作用。要坚持多元投入,落实国家关于把基础设施重点放到农村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多渠道增加建设投入。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湖南农业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已到了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时期。要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不断提高湖南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

要推进精准扶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湘西时关于“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的要求,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总体上,湖南贫困地区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物产丰富,在发展传统种养业的同时,还适合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休闲、民族医药、特色种养、精深加工、边贸流通等产业。具体到市、县、乡、村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员素质等,又同中有异、各具特点,要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个脱贫计划。要统筹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把贫困地区民生的“底”托住。要着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下一代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要求,真正让下一代从根本上摆脱贫困。endprint

努力提高抓落实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要以问题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如果眼里没有问题、心里没有期待,也就不会改革,更难言发展。1919年,26岁的毛泽东在《问题研究会章程》中,就提出了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71项144个问题。全省各级政府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任,必须把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敏于发现问题,防止“走马观花”、视而不见。要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特别是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啃的是调整利益格局、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等“硬骨头”。对于政府而言,很多改革都是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权、去自己的利。我们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拿出自我牺牲壮士扼腕的勇气,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要善于解决问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对问题要一个一个去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前进了一步。

要以行动为纲领。“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规划、方案作得再多,不付诸更多实际行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只争朝夕,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实践反复证明,进行无谓的争论,只会丧失大好的发展机遇。改革和发展从来没有现成答案,需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力戒空谈,议立决,决立行,“不争论”“不折腾”,大胆地干,脚踏实地地干,实事求是地干。要敢于担当。对于该管的事,一定要勇于担当,管住、管好,真正做到为群众多想事、多谋事、多成事。对于不该管的事,要切实简政放权,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要提高执行力。要大兴令行禁止之风,严明工作纪律,坚决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下大力气解决好行政不作为问题。坚持持之以恒,说了算,定了干,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尤其是当前湖南改革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不能把改革放在嘴上,只说不干,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总体规划的统筹安排基础上,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行动方案,一步步予以实施,一件一件的干。

要以实效为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求实效,就是要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把实效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就是要改进作风,切实提高执行力和抓落实的水平。衡量工作是否有成效、有水平,要让人民群众发言,让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来发言,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把现在的工作和历史的检验结合起来,对历史负责,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们所做的每项工作,最终都要交由历史评判。决不能盲目铺摊子、拼资源、图“好看”、树“标志”,甚至为了所谓政绩,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保持对历史的敬畏感,坚决杜绝急功近利等形式主义,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轰动效应”。在求实效上,要确立“底线”思维的意识,守住了底线,就是效果。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最大公约数”的方式,当各种矛盾和利弊得失摆在我们面前时,要善于权衡,寻求最大共识,找到最佳结合点。

(根据杜家毫同志在湖南省厅级领导干部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第一期集中轮训班上的辅导报告摘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湖南习近平总书记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标题党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文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略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