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

2014-08-11王淑芝

课外语文·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误区作文

王淑芝

【摘要】写作文心态在作文练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去探究得分技巧和写作手法。只是让学生自然走出“写作能力归遗传、目标归中考、学习对象归名家”这三大误区,使他们对写作不再畏惧。

【关键词】作文;误区;畏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听到一位学生这样说:“作文太强太横了,每当老师布置作文时我就被它吓得两腿发软,脑袋嗡的一下,像炸了一样,顿感天塌地陷。”

作文强吗?横吗?是的,很强,很横!因为它处于文学的中心,它不是资料储备,不是公式代入,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写作文确有相当难度。这下可说到一些中学生心坎里去了:既然如此,我们中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就应该腿发软吧?然而事实是:虽然很多学生畏惧写作文,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做到了下笔如有神。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部分学生面对作文时的心态不同,存在畏惧的心理和认识误区。心态的不同必然导致作为的不同:“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我们不妨不去探究得分技巧,不去钻研写作手法,不去模仿名家名篇。只是随着一缕清风,潜入学生内心,细细无声地滋润他们的心灵,让学生自然走出三大误区,使他们对写作不再畏惧。

一、误区之一:写作能力归天生遗传

常听一些学生如此说:“我天生不是写作文的料”。所以消除学生畏惧心理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走出认识上的第一大误区:“写作能力是遗传的”。

古代有“伤仲永”的故事:仲永五岁能作诗,但因为后天没有积极练习,所以最终的结局是“泯然众人矣”。用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在写作上有些天赋的人,如果后天不有意识地积极练习,要想成为写作的好手是不可能的。反之亦然,即先天的条件不太好,如果后天努力,依然可以做到下笔如有神。

通常教学中,在讲评作文时以高分作文作为范文,读给全班同学,而其他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根本没机会出现。这种 “长期没读者的状态,让小作者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其实,整体较好的作文确实仅能挑出几本,但局部好的作文涉及的人就多了,如某个新颖的开头、某个特别的立意、某个恰当的过渡,甚至某个精彩的语句……如果把这些精彩的局部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对这些同学来说,将是莫大的鼓励。

理论上学生信服了,实践中学生找到自信了,心理上自然就走出了“写作文能力靠遗传”这一误区。

二、误区之二:写作目标归考试得分

还听一些学生如此说:“若写不好作文语文成绩就完了”;如此美丽的写作被扣上功利的帽子,学生如果不能从写作中享受到乐趣,又何来动力和灵感呢?所以消除学生畏惧心理的第二步,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认识上的第二大误区:“为考分而写作”。

使学生摆脱这种思想认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是什么”。

其实,写作的源泉应该是对文学的酷爱,写作的动力应该是对生活的享受,写作的过程应该是对自我的陶醉。作文就是做人,做人应该追求真善美,也应该追求真善美,我手写我心,不为任何功利目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就是希望孩子们在写作时说真话,表真实想法。平时,每学期都引导学生写日记,字数不限,只强调真实,比如因某件小事你对妈妈有爱的情感了;因某件小事你有伤感的情绪了;因某件小事你对生活的态度有改变了,都记录下来……这样坚持下来,三年之后,就会发现,学生会逐渐由懒散变勤勉了,由狭隘变豁达了,由孤僻变开朗了。这习惯的养成、心灵的净化、性格的完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写作文的过程。

只有让写作文成为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一种情绪的自然宣泄,一种生活的自然润泽,一种生命的自然思考,学生才会微笑着拿起笔,在作文纸的方格内惬意地舞动。

写作文目标明确了,不再受功利枷锁的羁绊了,自然就走出了“为考分而写作”的误区。

三、误区之三:学习对象归名家名篇

也有一些教师这样说:“写作文就当然应多看名家名篇”

学习名家名篇自然对孩子们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初中生只是没有走出象牙塔的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暂时还没达到那些大家的水平,他们阅读这些作品后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难体味出作家是怎样构思并组织文章的,更可怕的是,有的甚至还会被这些名家名篇吓到,觉得自己不会写了。所以消除学生写作文畏惧心理的第三步,就是引导学生走出认识上的第三大误区:“写作文应多看名家名篇”。

当然,称之为一大误区并非否认名家名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一定的作品还是要欣赏的,同时又要引导他们寻找“解近渴”的“近水”。让学生也去大量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研读身边同学作品之后,他们会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纱网戳破,他们心中对作文的畏惧感也就消失了。

“解近渴”的“近水”怎么找呢?

一个班里总会有个别作文好手。为了让学生找到解近渴的“近水”,我常用的做法是,每次写完作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进行作文互判,为了保证批阅的真实性,互判的方式规定为:a给b判,b给c判,c给d判,d给a判,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作品,也就很容易地理解文章的思路。而且读完这些文章之后,他们也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从而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我们还可以给学生读往届学生范文或者其他学校学生范文,通过这些方式给学生找“近水”。

相信只要不一味地模仿名家名篇,而学习一些和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当的作文,会减轻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综上所述,我们意识到学生对作文恐惧心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写作的正常发挥,要想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关键是帮助学生走出认识上的三大误区,如果学生彻底地走出了这三大误区,相信他们不会再听到写作文就头发涨腿发软。

参考文献

[1]张素兰,李景龙.合学教育:打造教学“动车组”[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编辑:陈 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区作文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
当前我们对军事体育认识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