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思品教学素材的“正能量”

2014-08-11刘锡邦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小何正能量马路

刘锡邦

思想品德教材的“正能量”,是影响、教育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催生情感“共鸣”、“共振”的重要元素。每一位教育者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合理运用,把学生培养成拥有正能量的现代人。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选用的材料能够把朴素、普通的道理内化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再外化为自觉的实践,即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要实现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目标,光靠嘴讲道理是不行的,而是需要运用生活中的事实说话。在学习“自立、自强”相关内容时,我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小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素材,教学效果就比较明显。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小何玥传递给我们最大的“正能量”是什么?你打算以后怎样发扬这种正能量?小何玥让你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都能够从自强不息、意志坚强和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等方面加以回答。

2.根据思想品德课极富时代性的特点,在选取教学素材时,特别注意选取那些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紧跟时代的步伐的素材,才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真谛

在“历史启示录”教学中,穿插了这样一组材料:1963年的3月5日,毛泽东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每年的3月5日已成为学习雷锋纪念日,到2013年已历经50年而不衰。当时设计了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开展学雷锋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有人说,时代不同了,雷锋精神也过时了。你怎么看?经过同学们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了这样的基本结论:倡导雷锋精神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雷锋精神不会过时的,因为雷锋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中华民族精神。

3.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性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敦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所以,教学素材的选取应主要以反映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人或事,在学习“走进父母”一节内容时,师生一道走进了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人物,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的生活世界里。首先师生共同欣赏对他的“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通过对现实人物的学习联想,不难看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明白父母、老师在这方面教育的苦心,使学生深深懂得了孝敬父母、敬重和爱戴父母,理解、关心父母的道理。

4.合理取舍、巧妙整合,充分利用课内与课外两种资源,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助推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不同形式的素材,效果是不一样的。只有那些符合年龄段学生心理、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的素材形式,学生才最容易接受,使用的效果也才最好。“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有法不依的现象,具体说来就是“凑够了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与红绿灯无关”的歪理。通过师生间的探究、分析,同学们一致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中国式过马路”是一般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必定扰乱交通秩序,危害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发生,国家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文明出行意识、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公民个人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权力,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正能量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正能量在课堂上,在教学中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教师去不断地发现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弘扬正能量。■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市第五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何正能量马路
老何与小何
发现最美的教育故事
人来车往的马路
过马路
过马路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这份爱穿越马路20年
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