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再“提气”
2014-08-11廖伟径
廖伟径
5月21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共同见证下,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这标志着持续了十余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长期难以逾越的价格分歧
长期以来,石油贸易一直是中俄能源合作的主要载体。2013年两国签署了未来25年俄罗斯向中国供应3.65亿吨原油的供油协议,中俄天津合资炼油厂等一批石油深度合作项目也在稳步推进。然而,中俄天然气合作一直“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长期滞后于中俄能源领域的其他具体合作项目。而实际上,中俄两国早已为天然气合作明确了“路线图”,将修建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西线管道将运送西西伯利亚开采的天然气,进入中国新疆。东线管道则经俄远东地区输送到中国东北地区。这两条管道总输气量为每年680亿立方米,其中东线年供气380亿立方米。
2013年是中俄天然气谈判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年份,当年2月,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主席会晤确认将通过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并就东线液化天然气项目和西线供气合作继续研究论证。9月,中石油与俄气签署《俄罗斯通过东线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规定了东部天然气供气总量、供气条件、照付不议比例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款。正当外界以为中俄天然气协议只差“临门一脚”的时候,双方在价格问题上依旧僵持不下。
外界普遍认为,中俄天然气谈判长期“原地踏步”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气价的分歧。俄方认为目前国际天然气市场出口平均价格在380美元每千立方米左右,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天然气需要考虑到西伯利亚艰苦的开发条件和由此带来的高昂成本,所以对华出口气价不应低于400美元每千立方米。而在中方看来,这一价格与从中亚国家进口的天然气相比并无优势。此外,俄方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对欧盟输气比向中国更为划算。俄罗斯近年向欧盟年输送天然气约1600亿立方米,而即便中俄东西两线天然气管道建成输气,年输气量也仅为680亿立方米,相较于对欧供气量来说仍显偏少。
能源多元化战略时不我待
就在中俄天然气合作止步不前的时候,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合作却后来居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入境,全长1833公里,入境后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相连。2009年12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开通,2010年10月,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全线投产完毕,2011年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动工建设,拟于今年6月正式输气。可以预见,在俄气进入中国之前,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将稳定增长:2018年可达350亿立方米,最高可达850亿立方米,其中土库曼斯坦承诺供气650亿立方米。
就能源合作对于中俄两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领域而言,不断变化的国际能源市场已不容许中俄天然气合作一再“迟到”。此次中俄之所以希望尽快结束价格“拉锯战”主要原因仍在于两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内在需求:对于俄方而言,欧盟市场这块大蛋糕已难以独享。由于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5月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美方拟利用即将与欧盟签署的贸易协定扩大对欧天然气出口,七国集团也一致决定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对俄依赖。对此,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在4月份发表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俄现在对天然气出口多元化的兴趣空前。对于中方而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对于清洁高效能源的渴求进一步加剧。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预计2014年中国自产天然气可达1350亿立方米,进口60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上升到6%以上。而10年后,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4500亿立方米,一半依赖进口,届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量占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8.4%,占进口量的16.8%。显然,中国无法忽视俄罗斯这一稳定、安全、可靠的气源。
互利共赢的战略选择
在普京总统5月份访华前,俄气董事长米勒曾特别强调:“我们已经与中国伙伴就天然气问题彻底达成共识。因此剩下的工作已经很少——仅仅是写下一个数字。”此次,双方终于没有因“最后一个数字”的纠结而再留遗憾,俄气公司与中石油达成了“水到渠成”的历史性协议。两国企业没有公布合同中的“敏感”气价信息,但外界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推算,中俄天然气合同价值总额4000亿美元,未来30年每年对华输气380亿立方米,总计1.14万亿立方米,估出气价约为350美元每千立方米。然而据俄《生意人报》从俄代表团得到的消息称:“价格高于350美元每千立方米,但低于400美元每千立方米。”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不会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价格公式,是与石油市场价格相挂钩的、可涨可跌的浮动公式。
根据中俄两国签署的协议,东线管道主供气源地为位于俄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金气田和俄远东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恰扬达油气田。据俄总统普京5月24日在同全球商业领袖会晤时表示,上述两处气田总储量超过3万亿立方米,能够确保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50年的天然气供应。目前,俄气公司下属的开采、管道、地面设施建设等所有相关企业已开始全面启动对华供气项目的落实工作。在管道筹备阶段,俄气计划于2015年开始建设雅库特的恰扬达气田基础设施、“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第一条支线以及阿穆尔州天然气加工与氦气生产综合体。其中恰扬达气田计划于2018年年底开始产气,届时“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系统中的恰扬达至布拉戈维申斯克输气管道也将投入使用,从而确保2019年开始按照合同对华直接供气。
透过外界所关注的价格“迷雾”,此次中俄两国达成天然气协议的“含金量”是无法用美元来衡量的。在当前欧俄间就天然气问题龃龉不断和西方因乌克兰危机对俄加强经济制裁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元首亲自过问天然气谈判进程并为两国企业最终达成协议创造了条件。据悉,俄政府为了促成天然气协议的最终签署,提出对俄气公司拟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免除资源开采税,并要求中方也给予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税收优惠,从而让中俄双方的企业能够缩小价格差距。可见,10年心血的瓜熟蒂落是多么来之不易,这也正反映出中俄两国坚持发展和深化双边战略合作的决心,此份协议更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了新的经济基础。
中俄能源合作再上台阶
除了达成历史性的管道天然气协议之外,“俄气”公司还希望吸引中国公司参加位于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液化天然气厂项目,而俄第一大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则刚刚与中石油签署了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框架下每年对华供应300万吨液化天然气合同。由于欧洲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俄罗斯加快能源布局特别是天然气出口布局的“东进”调整已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京此次访华期间,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一份“有分量”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石油领域一揽子合作,尽快启动俄对华供应天然气,以开发俄境内煤矿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方式扩大煤炭领域合作,积极研究在俄建设新发电设施,扩大对华电力出口。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位表明,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供求互补”特点将更加突出,中俄能源合作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而言都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