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探讨

2014-08-11赖晓莉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赖晓莉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安全直接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至关重要,为总结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措施,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着重阐述了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编制少,影响了护理质量;没有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药物配置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药液外渗及血管损伤。同时提出了静脉输液安全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要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狠抓质量控制;加强对静脉输液技术管理。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1],静脉输液安全直接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至关重要,为总结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措施,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阐述如下。

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分析

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编制少,没有严格按照护患比例进行配置,导致护理队伍不稳定,有的护理人员改行、从政或从事管理工作,更加剧了护理人员的缺乏,护士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工作敷衍,责任心不强,是导致静脉输液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没有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养成了一种定式习惯,对工作的步骤、方法没有创新,只是机械性的工作,而且,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消毒不合理,签字不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不正确、不严谨等[2],导致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药物配置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在配置药物过程中,输液中可能会含有橡胶塞屑、玻璃屑、药物微晶等,这些微粒对人的危害比较严重,会引起过敏反应、肉芽肿、血管栓塞、静脉炎等[3]。

药液外渗及血管损伤: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管因素、穿刺技术等因素,导致穿刺不成功,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药液外渗和血管损伤[4],特别是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其副作用较为严重。

静脉输液安全需要采取的措施

要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狠抓质量控制:医院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管理,特别要抓好护理部,制定出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如护士查房制度、输液管理制度、输液巡视制度、完善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意外预警机制,把静脉输液安全作为一项重要护理工作来做,同时要加强监督,加强对静脉输液的监督,发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对工作中的典型事例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全院护理人员中教育,对工作较为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要进行表彰,树立正气,抓好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输液管理上台阶。

加强对静脉输液技术管理:①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临床上在输液针头的选择方面较多,而且各有优势: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等优点。头皮钢针是国内最常使用的输液穿刺工具,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有2种: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更适合用于稳定状态输液(如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肿瘤化疗等);CVC具有置管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更适合用于重症急诊病人的抢救治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其安全性、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装置的接受程度明显优于PICC法。因此,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对延长病人静脉的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痛苦、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②预防污染微粒进入血液循环。严格选用合格的输液用具,实施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减少污染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有力保障。打开安瓿前,必须用75%酒精棉球擦拭砂轮割锯,痕长应小于颈段1/4周,以减少微粒污染。抽吸药液时,可将安瓿与地面倾斜45°左右,针头置于安瓿底部,以减少安瓿颈口玻璃微粒污染。

根据病人年龄、病情等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避免出现皮下血肿和渗血。

滴速与安全控制。大出血等急需在短时间内进入大量液体者用快速,一般90~100滴/min。呕吐、腹泻等体液消耗较多者用中速,40~60滴/min;液体中有氯化钾时,一般50滴/min。年老体弱、心、肾、肺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人,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min。

加强护理用药安全管理

在治疗过程中,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在确保急救药品保存齐全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5-6],如氯化钾用红色字体标记,化疗药物用黄色字体标记,在配置药物时要严格核对医嘱,重点核对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等[7-8],确保用量合理、正确用药。

加强对护理的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护理人员参加培训、进修、学术交流会议等,学习上级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等,也可以在医院内部开展学术讲座等,也可以聘请上级知名护理专家来院讲学、学术报告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慧萍.微粒对安全输液的影响及护理进展.包头医学,2007,31(1):30-31.

[2]谢红珍,邓屏.静脉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报,2007,14(10):26-28.

[3]汪晖,徐蓉.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7,12(24):2233-2235.

[4]常华丽.表阿霉素的静脉化疗致渗漏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8):1546

[5]林娴.危重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89-90.

[6]郝春香,郝立新.安全管理在防范护理缺陷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2):368.

[7]施雁.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7,12(4):238.

[8]李华.ICU患者输液安全管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1001-1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