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2014-08-11郭凤仙

关键词:护理对策心理特点老年患者

郭凤仙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临床观察、分析,研究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对20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同时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观察其效果。结果:经过护士耐心护理,增加了安全感和亲切感,对护士产生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其护理措施得当,效果满意。结论: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o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research.Methods:2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over 60 routine nursing care,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the patient with good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are,help patients improve bad mood,observe its effect.Results:after the nurse patient care,and increases the security and kindness,sense of trust to the nurse,can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nursing measures properly,the effect is satisfied.Conclusion:unhealthy psychology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should giv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目前,我国老年人口1亿多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老年病防治成为当前医学上的重要课题。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适应能力下降,身体状况逐渐衰退。如何才能时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其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1]。老年人身患疾病多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是关键因素。尤其是在确诊之后,其心理表现较为复杂。所以在老年患病的治疗中,好的护理对其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临床观察老年人实施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从2012年-2013年住院期间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200例病例中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离退休老干部患者82例,普通老年患者118例。

方法:在对老年住院患者除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外,应同时采取心理和生理上进行观察及研究,依据他们个人特点,实施相应的关怀和护理。

结果

从疾病归类可看出,普通老年患者以情绪急躁易怒,焦虑不安、怀旧的心理为多见;慢性病患者以忧郁悲观固执的心理多见,肿瘤患者以恐惧绝望、忧郁悲观的心理多见。

护理对策

焦虑不安的心理调护:焦虑不安是老年人对疾病造成的危害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老年人对病情和治疗措施不了解,对疾病的后果和费用十分担心,特别是当病情反复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情绪及不稳定,多伴有血压升高,食欲不振,睡眠欠佳,使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多鼓励、关心、照顾为主,应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病情,对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及用药后的反应、副作用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楚并说明其治疗效果,请家属做好疏导工作,使患者处于有利于治疗的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根据病情给予镇静剂[2]。

孤独寂寞的心理调护:老年人患病后担心亲人远离和嫌弃自己,住院期间希望有人陪护和探视,内心常常感到孤独寂寞。常表现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等。医护人员首先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患者心理上有安全感,说话要有技巧,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特别是生活护理,让患者感到病房像家一样的温馨舒适,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愿意向护理人员倾诉自己在家庭、生活、疾病方面的烦恼和顾虑,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鼓励亲友按时探视,多关心体贴老人,引导他们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以解除患者无聊乏味的孤独心理,尽量尊重病人的意愿,对患者提出问题要耐心解释,使患者很快渡过孤独陌生感,消除孤独心理,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情,从而鼓励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过分依赖的心理调护:老年病人因器官衰退,活动受限,自己感觉力不从心,对他人更易产生依赖性,医护人员应针对老年患者的这些心理特点,要耐心细致的做好健康宣教,让其认识到过度依赖不利于延缓衰老和疾病康复,说明适当的活动对疾病恢复的好处。对病情允许的病人,要鼓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培养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让心理适应社会[3]。病情不允许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提供帮助,不能勉强其活动。根据病情制定每日的活动计划,要充分调动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能找到乐趣,依靠自身力量,维护健康,促进康复。

怀旧心理的心理调护:怀念过去对老年人来说是极为正常的心理,许多人因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环境变化等方面遇到问题而怀念过去,所以在护理上一定要诱导启发,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对其所提到的人和事应表示同情或赞许 ,在倾听完老人讲述后,护理人员可以委婉地告诉他,过多地沉浸于对过去的往事的回忆,会使老年人心情抑郁,性格变得孤僻,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在治疗护理时,多关心体贴,尽量给予方便,充分体现其温暖。endprint

忧郁悲观的心理调护:多数老年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慢性疾病,他们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医学知识,而且疾病常常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除对患者做详细的解释外,更要让其相信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技术,注意随时给予安全暗示和保证,并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消除或减轻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抚,保持心理平衡。同时我们在与老年人进行语言交流时声音大些、语速缓慢,以免患者因听力较差而产生猜疑、推测。对危重患者或癌症患者需实行保护性医疗,但应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

固执的心理调护:多数老年人生活方式刻板,沟通能力差,不愿意接受环境的改变和新技术发展,固执的行为和思想认识紧密联系,要想能克服,首先改变老人其认识,是自己的主观看法不断适应环境,护理人员通过和老人谈话了解老人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基础知识以及对疾病的认识,耐心地向他们做好健康教育,生活上多给予帮助,使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护理体会:通过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够和医护人员愉快地合作,对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起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改变老年患者的行为,是促进患者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所以,护理人员要熟悉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才能获得病人信任,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其次,良好的护患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患关系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在准确把握患者心理状态下,可以对症下药。在和患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做到维护患者权利、尊重患者隐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治疗工作提供最佳的心理状态。所以,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护理人员只有掌握了老年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顺应社会变化,培养广泛兴趣,科学安排生活。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勤快、细心、周到、不厌其烦,到位的关心和体贴,一定会换来老人良好的心情,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祥和、愉快的生活环境。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身心健康,精神愉快,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成功的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的情绪变化,病体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改变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是促进患者健康的有效方法手段。所以,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精湛的业务技术,在护理操作中还要耐心细致,使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陈芬,张庆豪.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153-154.

[2]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杂志,2006(3):83-84.

[3]王萍.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4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心理特点老年患者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